第6章 质谱上的幽灵

“这是什么?”林可凑近屏幕,看着那几乎贴在基线之上、如同幽灵般的微小峰簇,心提到了嗓子眼。

“不知道!”杜恒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数据库里没有完全匹配!这个分子量…这个碎片模式…非常陌生!而且浓度低到仪器几乎无法稳定捕捉!它就像…就像依附在‘S-7样品’上的一个幽灵!”

杜恒飞快地操作,试图进行更精细的提取离子流图(XIC)和二级质谱(MS/MS)分析,但信号太微弱了,二级谱图几乎全是噪声。

“无法进一步解析结构。浓度太低了,低到…像是无意中沾染的极其微量的污染物,或者…某种刻意留下的、难以察觉的‘印记’。”杜恒盯着那幽灵般的峰,镜片后的眼神灼灼发亮,“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异常!张成接触过某种我们未知的、极其微量却可能致命的物质!”

“未知物质…”林可喃喃道,巨大的寒意再次袭来。氰化物?河豚毒素?都不是!是另一种更隐蔽、更诡异的东西?苏韵的手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可怕!

就在这时,杜恒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看了一眼屏幕,脸色微变:“下午的《现代仪器分析》课,快开始了。陆浩宇主讲。”

两人迅速清理现场,将所有物品恢复原状,带着沉重又充满疑虑的心情离开了昏暗的备用实验室。

……

下午的《现代仪器分析》课,在明亮的阶梯教室进行。

陆浩宇教授依旧风度翩翩,优雅地讲解着质谱(MS)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屏幕上展示着各种复杂的质谱图。

“同学们,质谱解析如同侦探破案。”陆浩宇的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峰都代表一个线索。但有时,我们也会遇到‘幽灵’——那些微小的、难以捉摸的峰。”他微笑着,随手点开一张放大后基线噪声明显的图谱,“比如这里,这个微小的凸起。它可能是残留溶剂干扰、柱流失杂质、甚至是样品瓶污染带来的假象…如何辨别这些‘鬼峰’,排除干扰,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分子离子峰和特征碎片,是质谱解析的核心挑战…”

林可坐在座位上,如坐针毡。陆浩宇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敲打在她心上。幽灵…鬼峰…排除干扰…他讲得如此自然,如此专业,仿佛只是在阐述一个普通的学术难点。但林可的脑海里,全是地下室里那张质谱图上,那个 m/z 328.1975 的微小凸起!那个被杜恒称为“幽灵”的未知物质!

她忍不住悄悄看向讲台上的陆浩宇。他正指着屏幕上那个被放大的“假峰”,侃侃而谈排除方法,神情专注而从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镀上一层温润的光晕。

林可却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

陆浩宇…他知道吗?他知道这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种如同“幽灵”般、难以被常规手段捕捉、却能无声无息置人于死地的未知物质吗?他此刻讲授的“排除鬼峰”的技巧,是否…正是掩盖某些真相的手段?

那个质谱上的幽灵,是否也与他有关?与一年前那场吞噬了陈重的爆炸有关?

林可低下头,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掌心一片冰凉。讲台上陆浩宇温和的声音,此刻听起来,如同来自深渊的低语。

杜恒坐在她旁边,同样沉默。

他微微低着头,似乎在认真记笔记,但镜片后的目光,却如同冰冷的探针,牢牢锁定了讲台上那个优雅的身影,以及屏幕上那个被当作教学案例的“鬼峰”。

无形的硝烟,在平静的课堂下无声弥漫。

质谱图上那个幽灵般的微小峰,如同投入深潭的第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正悄然扩散,指向深不见底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