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锁定“造物主”

一个名叫“沧澜”的男生,如同沉在河底的玉石,逐渐被他们的观察从模糊的背景中清晰地打捞出来。

他几乎完美地符合了他们之前构建的所有心理侧写:

智力超群但极度疏离: 他的常规学科成绩并非总是名列前茅,似乎对标准化考试缺乏兴趣。但在几次校际理科竞赛的选拔中,面对那些令尖子生都抓耳挠腮的难题,他总能提出极其简洁、甚至有些违背常规教学思路的、带着某种诡异美感的解法,让阅卷老师都感到惊讶乃至困惑。他几乎不参与任何集体活动,没有固定的同行伙伴,午餐时间总是一个人坐在食堂最偏僻的角落,快速地吃完,然后迅速离开。

兴趣专注且高度超前: 杜恒最终确认,图书馆里那个持续研读前沿物理论文的男生,正是沧澜。林可也从校刊编辑部一位相熟的同学那里偶然得知,沧澜曾匿名投过一篇关于“意识与量子退相干关联假说”的短文,观点虽然稚嫩,逻辑链条也尚不完善,但其切入角度之大胆,想象力之奇诡,被编辑以“过于抽象科幻,缺乏实证基础”为由礼貌退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细微处流露的异常行为: 他有时会倚在走廊栏杆上,或者对着空无一物的墙壁,陷入长久地发呆,眼神空洞,但手指却会在身侧或空气中无意识地、极其快速地划动,仿佛在推演着一系列看不见的复杂公式。更有几次,林可注意到他在化学实验课后,独自留在空荡的实验室里,并非清理器具,而是仰头仔细观察着通风管道的走向和接口,眼神专注、冷静,甚至带着一丝评估的意味,完全不像一个普通高中生该有的好奇,更像是一个……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的专业工程师。

“综合所有观察数据,沧澜是目标的概率,目前看来是最高的。”放学后,在熟悉的旧实验楼角落,杜恒对林可低声总结,语气是经过严密分析后的审慎,“尤其是他对量子物理基础理论与意识本质之间交叉领域的强烈兴趣,这与X物质能够扰动时空、干涉意识的深层机制,存在着高度可疑的、方向性的吻合。”

“但他的气质……感觉很内敛,甚至有些阴郁,”林可回忆着沧澜那总是隐藏在厚厚镜片和书本后的侧影,瘦削,沉默,大部分时间都像一座隔绝了外界信号的孤岛,“完全缺乏陆浩宇那种经过岁月和权力打磨后,外露的、极具压迫感的掌控欲和表演型人格。”

“种子在破土之前,总是深埋于土壤,沉默而黑暗。”杜恒冷静地分析,试图穿透表象,“陆浩宇的优雅、野心和蛊惑力,是学术地位、社会资源和个人欲望长期滋养出的成熟果实。而现在的沧澜,还只是一个沉浸在自我构建的认知宇宙里的、孤独而偏执的探索者。他的偏执,他的潜在疯狂,可能还未被外界刺激所点燃,或者,正以一种更深刻、更内化、因而也可能更危险的形式,在他思维的深渊里悄然孕育。”

他拿出手机,调出那张冒着风险偷偷拍下的、沧澜在图书馆全神贯注阅读论文时的侧脸放大图,并将论文封面的一部分清晰展示给林可:“重点看这个研究方向,拓扑绝缘体。它的核心特性在于,体相是绝缘的,但其表面或边缘却存在受拓扑性质保护的、高度稳定的导电态,对局部缺陷和微弱扰动不敏感。这物理图像,或许正是他未来试图解决X物质极端不稳定性、寻找其‘稳定载体’或‘可控释放’途径的最初灵感来源和理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