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份图表生成,最后一个术语被敲定,窗外已经透出了黎明的灰白色。我瘫在椅子上,感觉眼球如同被砂纸打磨过一般干涩疼痛。但我不敢休息。
我没有通过常规的电子流程提交报告。那无异于直接送入“账本”的手中。我选择了一个更直接、也更危险的方式——当面呈递,绕过中间环节,直抵决策者。
第二天一早,我仅睡了不到两小时,用冷水强行压下翻腾的疲惫,刻意营造出一种混合着严重睡眠不足的憔悴与某种压抑不住的兴奋状态。我拿着打印出来的、标题用加粗字体突出“黑隼”、“漏洞”、“反击机遇”等关键词的报告,直接来到了“山魈”日常听取汇报的偏厅外。
我知道他这个时间通常会在那里。
“岩石”像一尊门神般守在门口,古铜色的脸上看到我时,明显露出了诧异,尤其是在捕捉到我脸上那不自然的疲惫与亢奋之后。
“猎隼?你怎么来了?‘账本’先生那边不是……”
“岩石大哥,”我打断他,声音因缺水和紧张而异常沙哑,但眼神努力聚焦,闪烁着“有重大发现”不容耽搁的急切,“我有紧急情况,必须立刻向‘山魈’先生汇报!是关于‘黑隼’的!我在昨天的系统测试中,有意外重大发现!”
我刻意提高了音量,确保那扇厚重的木门无法完全隔绝我的声音,同时将手中那份诱人的报告摘要在他眼前快速晃过。
“黑隼?”“岩石”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这个词如同按钮,瞬间激活了他全部的警惕与敌意。他审视着我,又狐疑地看了看我手中的纸张。昨晚的警报事件他显然知情,我的出现和说辞,与“暗影”那边的报告显然存在矛盾。
就在他犹豫的瞬间,偏厅的门“吱呀”一声从里面被拉开了。
“山魈”高大的身影堵在门口。他穿着黑色的丝质练功服,手里不紧不慢地盘着两个锃光瓦亮、沉甸甸的钢胆,金属摩擦发出单调而令人心悸的“沙沙”声。他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没有任何情绪,如同两道冰冷的探照灯光,瞬间将我牢牢锁定。
“吵什么?”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仿佛能压弯人脊梁的威严。
“山魈先生!”我立刻上前一步,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出足够的恭敬,双手将报告递上,语气掺杂着激动、急切和一丝委屈,“抱歉打扰您清静!但我必须在向‘账本’先生提交正式审查说明前,先向您汇报!昨晚的系统压力测试,虽然过程激烈触发了警报,但并非事故或失误!我是在模拟‘黑隼’可能发起的网络斩首行动时,意外发现了他们一个致命的安全漏洞!这可能是我们扭转局面的战略机会!”
我语速极快,重点突出,直接将“压力测试”与“反击黑隼”的战略价值挂钩,并将“账本”的审查轻描淡写地定义为“提交正式报告”的程序性步骤,暗示那只是走个过场,真正的决策权在他“山魈”手中。
“山魈”没有立刻去接报告,那双洞悉人心的眼睛,如同精密仪器般上下扫描着我,评估着我每一丝表情的细微变化,每一句语调的起伏。他看到了我眼白上蛛网般的血丝,看到了我脸上无法伪装的疲惫,但更看到了那被精心表演出来的、属于技术专家发现关键突破口时的、近乎偏执的专注与兴奋。
“漏洞?”他缓缓开口,钢胆的摩擦声仿佛直接碾过人的心脏,“什么漏洞?”
我心脏狂跳,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来。我抓住这宝贵的机会,用尽可能简洁、直观、甚至带点军事化比喻的语言,解释了那个我虚构的“未加密无线接入点”及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可以作为一根毒刺,悄无声息地扎进“黑隼”的神经中枢,窃取核心情报,散播混乱,甚至……在关键时刻给予致命一击。
“……虽然目前只是基于信号分析和拓扑推演的初步发现,还需要实地验证和进一步渗透,但如果属实,我们就能在他们自以为安全的腹地,打开一扇后门!”我最后总结道,语气中刻意注入了一种属于“猎隼”的、对敌人的冰冷憎恨与好战的狠劲。
小主,
“山魈”沉默地听着,手指有节奏地摩挲着钢胆,目光时而如刀般割过我的脸庞,时而落在我手中那份仿佛重若千钧的报告上。偏厅外的空气凝固了,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岩石”屏息静气,连眼皮都不敢多眨一下。
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后背再次被冷汗浸湿,心脏在肋骨后面疯狂冲撞,几乎要破膛而出。成败,生死,就在此人一念之间。如果他看穿这拙劣的表演,或者他认为我在狡辩拖延,那么下一刻,我就会被拖出去,消失在缅北的茫茫山林中,如同从未存在过。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缓慢爬行。
终于,“山魈”伸出了手。“拿过来。”
悬在喉咙口的心,稍稍落下了一寸。我几乎是屏着呼吸,将报告恭敬地递到他手中。
他接过报告,却并没有如我预想的那样翻阅,只是用粗糙的拇指,漫不经心地捻过标题页那几个加粗的关键词,目光扫过结论摘要。对于他这样的人物,技术细节是天书,他只需要知道,这把“刀”是否锋利,能否砍向敌人。
“你说,这是在测试‘黑隼’的攻击时发现的?”他抬眼,目光如同实质,再次压向我,进行最终确认。
“是!”我斩钉截铁,眼神坦荡地迎接着他的审视,不容丝毫闪烁,“我判断他们近期频繁的边境骚扰和技术试探,背后可能是在掩护更大规模的网络渗透计划。我们必须料敌于先,用最极端的方式测试我们的盾牌是否坚固,并主动寻找他们盾牌上的裂缝!昨天的测试虽然动静大了点,但成功验证了系统的防御强度,并且……幸运地找到了这个可能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