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喧嚣的年夜饭终告结束,磕头拜年的繁琐礼仪也已完成。贾琮带着一身疲惫与淡淡的疏离感,回到了自己那处清静的小院。
一进院门,便见屋内透出温暖的光晕。锦云早已备好了饺子,见贾琮回来,立刻笑盈盈地迎上来:“三爷回来了!我这就煮饺子!”说着,便在烧得正旺的炭盆上架起小铜锅,倒入清水。
看着锦云忙碌的身影和锅中渐渐升腾的热气,贾琮冰冷的心渐渐回暖。他忽然想到,这时代的取暖方式实在落后,炭盆既危险又不够暖和。或许…自己可以把后世的蜂窝煤和简易铁皮炉子“发明”出来?这倒是个不错的生财之道和惠民之举。
思绪飘远间,饺子已咕嘟咕嘟地浮了上来,一个个白胖可爱。锦云捞起两大碗,又备好了醋碟,主仆二人便围坐在炭盆旁,享用起这顿简单却温馨的年夜饺子。
窗外偶尔传来零星的爆竹声,屋内暖意融融。贾琮吃着饺子,那份强烈的思乡之情似乎被这小小的温暖冲淡了些许。他在心中默默祈愿:愿上天保佑我前世的父母亲人,莫要因我的“离去”而过于悲伤,愿大哥能替我担起责任,好好孝顺父母…
这一夜,贾琮与锦云守着岁,说着闲话,直至天明。虽一夜未眠,但得益于年轻且练习武艺,次日一早,贾琮依旧精神奕奕地起身,仔细包好给赵家众人准备的年礼,出了府门。
赵府的马车果然已准时等候在外。抵达赵府,只见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贾琮先给师傅赵文渊和师娘赵老夫人行了跪拜大礼,献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二老笑容满面,各自给了他一个丰厚的红包。接着又向大师兄赵正诚和大嫂赵张氏拜年,也得了红包。轮到赵良弼、赵良翰两个师侄向他这“小师叔”磕头时,贾琮笑着将他们扶起,送上了早就备好的文房礼物和红包。
中午,贾琮留在赵府用了家宴。席间笑语晏晏,长辈关爱,同辈友善,氛围轻松而温馨。贾琮吃着师娘不断夹来的菜,感受着这份真挚的关怀,只觉得比昨夜在宁国府那宏大却冰冷的祭祖和宴席,更有“家”的归属感。
饭后回到荣府,贾琮让锦云去打听了一下府中姐妹们的动向。得知她们都在黛玉的碧纱橱,便带着备好的年礼寻了过去。
一进黛玉院门,没想到最先迎上来的竟是惜春。小丫头今日穿了身大红袄子,显得格外喜庆,一见贾琮,眼睛一亮,竟小跑过来,一把抱住了他的胳膊,仰着小脸道:“琮三哥!你来啦!”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亲昵和依赖。
贾琮有些意外,随即笑着摸摸她的头,将给她准备的崭新绘画颜料和几本小人书拿出来:“喏,给你的新年礼物,看看喜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