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参加县试,喜得案首

赵府的马车已准时等候在门外。自始至终,无论是贾母、贾赦、邢夫人,还是贾政、王夫人,无一人前来过问一句,无一人想起今日是贾府一个孙子参加县试的日子。他们就仿佛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或者说,根本不在意。

贾琮最后看了一眼那巍峨却又冰冷的荣国府大门,心中无悲无喜,只有一片平静的坚定。他深吸一口气,转身登上了马车。

县试共分四场,每场考一日,场次之间间隔数日,让考生休息备考。只需通过第一场,便可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后续场次可自由选择是否参加,成绩优异者排名更高,若能夺得“县案首”,则无需再参加后面的府试和院试,可直接获得秀才功名。

贾琮抵达县试考点——宛平县衙旁的考棚外时,那里已是人头攒动。他一眼便看到了同样前来应试的赵良翰。

“良翰!”贾琮招呼道。

“小师叔!”赵良翰见到他,忙挤过来,脸上带着些许紧张,“您也到了?准备的如何?”

“尚可。”贾琮笑道,“不必紧张,正常发挥即可。”

两人寒暄几句,便听得衙役敲锣,高喊:“考生入场!”

经过严格的搜身检查,确认并无夹带后,贾琮按号牌找到了自己的考棚——一个仅容一人转身的狭窄小隔间。里面只有一桌一凳,条件简陋。

坐定后,试卷发下。第一场主要考经义默写和基础贴经。贾琮展开试卷,只见题目皆是出自四书五经,要求默写指定段落并释义。其中一题更是要求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题,作一篇三百字以内的短论。

这些对于拥有过目不忘之能、又经赵文渊系统教导的贾琮而言,简直是信手拈来。他略一思索,便胸有成竹,磨墨蘸笔,在草稿纸上奋笔疾书。笔下如有神助,不仅默写一字不差,释义精准,那篇短论更是引经据典,论述清晰,文辞流畅。

不过一个多时辰,他便已全部答完。又仔细检查一遍,确认无误,便开始往正式答卷上誊抄。字迹工整,卷面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