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走了出来,拦在了禁军面前。
他对赵琦拱了拱手。
『赵大人,且慢动手。』
赵琦正在气头上,见张承出来,没好气地说道:『张御史,此等刁民,公然羞辱我等,难道不该罚吗?你也要为他求情?』
张承笑了笑,转向老韩。
『老丈,你刚刚说的那些,玉米,土豆,红薯,可否拿来让我们看一看?』
老韩看了看张承,又看了看一旁脸色阴沉的李纲,点了点头,转身进了屋。
很快,他端着一个木盘出来了。
盘子里,放着一个金黄色的玉米棒子,一个表皮带着泥土的土豆,还有一个紫红色的红薯。
所有官员都围了上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三样他们从未见过的东西。
张承拿起那根玉米,触感粗糙,分量却不轻。他剥开几粒,金黄色的颗粒饱满圆润。
他又拿起土豆,掂了掂,问道:『此物便是那白玉泥的原料?长于何处?』
『回大人,此物名为土豆,长在地下,一根藤上能结好几个。』老韩回答道,『亩产……殿下说,若是伺候得好,亩产可达数十石。』
『什么?』
『数十石?!』
人群中发出阵阵惊呼。
大夏最好的水田,一亩地也不过产出三四石的稻米。这听起来不起眼的土疙瘩,亩产数十石?
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赵琦也愣住了,随即冷笑起来。
『一派胡言!简直是荒谬至极!』他指着老韩,对李纲说道,『李大人,您都听到了!此人不仅怠慢钦差,还敢在此妖言惑众,编造谎言,欺瞒上官!此罪当诛!』
李纲的目光,一直锁定在那个土豆上。
他没有理会赵琦的叫嚣,而是翻身下马,走到了老韩面前。
他从老韩手中接过那个土豆,仔细地端详着。
『你说,此物亩产数十石?』李纲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压力。
老韩迎着他的目光,用力地点了点头。
『千真万确!小老儿我亲手种的,亲手收的!不光是土豆,那玉米,一根杆子上能结好几穗,一亩地也能收十几石!还有那红薯,更厉害,藤蔓所到之处,地下全是果实!』
老韩越说越激动,他那只独臂挥舞着。
『大人们,你们是从京城来的,不知道我们朔州以前是啥样!』
『以前,一到冬天,家家户户都得饿死人!我这条胳膊,就是当年为了跟野狗抢一口吃的,被咬掉的!』
『可自从殿下来了,一切都变了!殿下给了我们这些种子,教我们种地,带着我们开荒!』
『现在,我们朔州,家家都有余粮!顿顿都能吃饱饭!我老韩活了五十多年,从没过过这么好的日子!』
『你们说这是猪食?』老韩指着地上的土豆红薯,眼中泛起了泪光,『不!这不是猪食!这是我们朔州三十万百姓的活命粮!是殿下赐给我们的神物!』
一番话,说得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
那些原本跟着赵琦起哄的官员,此刻脸上都有些挂不住。
张承的眼中,异彩连连。他看着李纲,心中暗道:『这萧云庭,好手段!』
他哪里是在怠慢,分明是在炫耀!
他用一个最破败的驿站,和一个最不起眼的老兵,将一份比曲辕犁还要惊天动地的功绩,就这么轻描淡写地,砸在了巡查团所有人的脸上!
润物细无声,却胜过千言万语。
李纲的内心,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他身为大理寺卿,见过太多卷宗,上面记录着每年各地饿死多少人。那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多少个家破人亡的悲剧。
而现在,有人告诉他,有一种作物,亩产数十石。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大夏将再无饥荒!
他看着手中的土豆,那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土疙瘩,而是一个关乎天下民生,关乎王朝兴衰的希望。
他抬起头,看着老韩。
『把这些东西,做熟了,端上来。』
他的语气平静,却没有人敢反对。
赵琦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想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很快,烤得香气四溢的红薯,蒸得软糯的土豆泥,还有烙得金黄的玉米饼,被端了上来。
没有精美的餐具,就是粗糙的陶碗和木盘。
李纲拿起一块烤红薯,剥开焦黑的外皮,露出里面金黄色的瓤肉。一股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咬了一口。
软糯,香甜。
一股暖流从口腔一直流到胃里。
他从未吃过如此朴素,却又如此美味的食物。
他沉默地吃完了整个红薯,又拿起一碗土豆泥,用木勺舀着,一口一口地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