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南疆风起时,故人持刀归

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敲打着窗棂,也敲打在沈重焦灼的心上。

他看着萧云庭,那个曾经被他视为纨绔子弟的废王,此刻的背影却如山岳般沉稳。

“少主,南疆路途遥远,崇山峻岭,瘴气弥漫。寻常信使,一来一回,最快也要月余。若是途中再遇上些意外,恐怕……”沈重的话语中充满了忧虑,“三司会审迫在眉睫,我们等不起。”

萧云庭转过身,脸上没有丝毫的急躁,他走到桌案前,重新铺开一张宣纸。

“沈将军,你觉得,这京城之中,谁的消息最快?”他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沈重一愣,思索片刻后答道:“若论消息灵通,自然是皇城司的密探,他们的眼线遍布天下。只是……我们不可能用他们的人。”

“皇城司是父皇的眼睛和耳朵,自然不能用。”萧云庭拿起笔,饱蘸浓墨,却没有立刻下笔,只是凝视着眼前的白纸,“但除了他们,还有一股力量,它的触角,或许比皇城司伸得更远,也更隐秘。”

沈重心中一动,他想到了那个神秘的北地狼王,那个能悄无声息将账本送到他府上的人。

“少主是说……北地那位?”

“不错。”萧云庭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那笑意里带着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的温情与信赖,“他既然能找到身在京城的你,自然也能找到远在南疆的秦越。”

“可……我们如何联系他?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联络方式。”沈重还是不解。

萧云庭没有再说话,他垂下眼帘,手腕微动,笔尖在宣纸上迅速游走起来。

他没有写一个字。

沈重好奇地凑上前去,只见纸上出现了一幅极其简单的画。

画的左侧,是一头斑斓猛虎,正蹲踞于山石之上,虎目圆睁,望向远方。那姿态,充满了蓄势待发的威严与力量。

而在画的右侧,遥远的天际,是一脉连绵的高山。山巅之上,一只雄鹰正展翅翱翔,鹰隼之目,锐利无比,仿佛能洞穿云霄。

老虎,望向南方的雄鹰。

沈重是行伍出身,对图谶兵法略有涉猎,却也看不懂这画中深意。这既非兵法阵图,也非传信暗号。

“少主,这……”

“他会懂的。”萧云庭放下笔,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笃定。

他小心翼翼地将画纸吹干,折叠起来,放入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小竹管中,用蜡封好。

做完这一切,他走到窗边,发出了一声清越的口哨。

夜色中,一道白影划破雨幕,悄无声息地落在了他的手臂上。

那是一只神骏非凡的海东青,羽毛纯白无瑕,眼神锐利如刀。它亲昵地蹭了蹭萧云庭的脸颊,喉咙里发出咕咕的声音。

“去吧,把这个交给他。”萧云庭轻声说道,将竹管绑在海东青的腿上,“告诉他,我想他了。”

最后那句话,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却让一旁的沈重心中掀起巨浪。

他看着那只海东青冲天而起,瞬间消失在漆黑的夜幕中,心中对萧云庭与那位北地狼王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猜测。

那不仅仅是盟友。

那种绝对的信任,那种超越语言的默契,更像是一种……一种……他不敢再想下去。

他只知道,眼前的少主,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他庇护的少年。他已经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棋手,而他手中,握着足以搅动天下的力量。

***

几天后,大萧王朝的权力中枢,金銮殿。

三司会审正式开启。

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三位大员正襟危坐。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肃穆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龙椅之上,皇帝萧承稷面沉如水,目光扫过下方跪着的萧云庭,又看了一眼站在百官前列,脸色苍白的太子萧云启,以及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事不关己的三皇子萧云瑞。

“林骁一案,时隔十年,旧案重提,朕希望三位爱卿,能给朝廷,给天下一个交代。”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陛下,臣有本奏!”太子一党的御史大夫率先出列,“林骁一案,当年已有定论。靖王殿下仅凭一本不知真假的账簿,便要翻案,实乃儿戏!此举不仅是对朝廷法度的藐视,更是对先贤的污蔑!”

“王大人此言差矣!”三皇子一派的户部侍郎立刻反驳,“账簿真假,一查便知。当年林家军三十万将士埋骨北疆,如此惨案,岂能因一句‘已有定论’便草草揭过?若真有冤情,我等为人臣子,自当为忠良之后鸣不平!”

“鸣不平?我看是某些人想借机生事,动摇国本吧!”

“你!血口喷人!”

朝堂之上,瞬间变成了菜市场。太子党和三皇子党,围绕着这本账簿,互相攻讦,都想将这盆脏水泼到对方身上。

太子萧云启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频频向龙椅上的皇帝投去求救的目光。

而萧云庭,从始至终都跪在那里,一言不发,仿佛一个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