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碑使冰冷的话语,一段经过处理的、充满了不祥气息的影像资料,如同强行植入般涌入林煜的脑海:
那并非战火纷飞的场景,而是一种更加诡异、更加彻底的“消亡”。三座原本还算繁华的城池,如同被某种无形的、巨大的“橡皮”从现实的画卷上缓缓擦除!城墙不是崩塌,而是从实体逐渐变得透明、虚化,最终如同海市蜃楼般彻底消失,连一丝砖石的粉末都未曾留下。城中的百姓、车马、市井喧嚣……所有存在过的痕迹,都在一种绝对的、令人心悸的“静默”中,被抹平、归无。没有惨叫,没有抵抗,只有一种万物回归本源、融入虚无的终极平静。那片被“擦拭”过的土地,并非荒芜,而是呈现出一种绝对的“空”,连光线和空气在那里都仿佛停止了流动与意义。
“‘无为天域’已吞噬三座城池,范围持续扩张中。” 碑使的声音依旧平稳,却仿佛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凝重?“文明偏差评估:极高。该领域否定一切‘有为’,排斥所有‘文明造物’及‘主观意志’,旨在将万物化归‘道’之最初的‘无’。若其完全展开,当前时间线将丧失所有文明进展可能性,归于永恒的‘混沌未开’状态。”
影像消散,但那三座城池被无声抹去的恐怖景象,却深深烙印在林煜的脑海。与孙武的“纸人军国”、墨子的“静止牢笼”不同,老子这“无为天域”,带来的是一种更加本源、更加彻底的——存在意义上的否定。
它不是改造,不是禁锢,而是……抹消。
一股寒意,比穿越时空的冰冷更深邃,从林煜的脊椎骨缝中悄然升起。
老子……
那位写下《道德经》,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智者。
那位看透世事兴衰,骑青牛出函谷,留下五千言后飘然远逝的隐士。
他的理念,竟也会被劫火扭曲至此?从顺应自然的“无为”,走向了否定一切文明与存在的“绝对虚无”?
“无为天域……”林煜低声重复着这个充满矛盾与不祥的名字,嘴角泛起一丝苦涩。难道追求超脱与自然的极致,便是将这纷扰的人间,彻底归于一片死寂的“无”吗?
碑使的通报并未结束,最后一句,如同丧钟的余音,在他脑海中回荡:
“目标能量层级评估:远超AX-001(孙武)、AX-002(墨子)。守火人林煜,鉴于你业债累积及新获能力特性,此任务风险等级调整为:‘高危’。”
“准备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