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童年的烙印

小主,

战争的阴影更是无处不在。有时,深夜会被远处传来的马蹄声和隐约的号角惊醒。母亲会紧张地将他搂紧。白天,会看到一队队赵国士兵开赴前线,带着尘土和肃杀之气。偶尔,会有战败的消息传来,随之而来的就是邯郸城内更加高涨的反秦情绪,他们母子的处境也就更加艰难。

他目睹过被俘的秦军士卒,被绳索串着,在邯郸游街,受尽唾骂和烂菜叶的袭击。那些秦卒眼神麻木,或带着不屈的恨意。嬴政躲在人群后,看着同源的血脉受此屈辱,内心既有物伤其类的悲凉,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愤怒——为什么要有战争?为什么要有国家之分?为什么要有这无休止的、建立在牺牲与痛苦之上的混乱?

如果……如果能有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度,没有征战,没有彼此仇视的国人,所有人都遵循同样的规则,是不是就不会再有他这样的质子,不会再有街头的欺凌,不会再有战场上的白骨和家人的眼泪?

一个模糊的、关于“绝对秩序”的种子,就在这邯郸的泥泞、寒冷、屈辱与背叛中,悄然埋下。它源于对混乱的极致恐惧,源于对安全感的疯狂渴求,源于用某种坚不可摧的“规则”来界定一切、保护自身的原始冲动。

林煜猛地从那沉重而压抑的童年记忆中挣脱出来,意识回归到东巡队伍的现实中。御辇依旧平稳,仪仗依旧威严,但那个端坐其中的帝王身影,在他眼中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符号化的“暴君”或“龙帝”。

他仿佛能看到,在那袭华丽的玄色龙袍之下,依然包裹着那个在邯郸街头被欺凌的、瘦小孤独的身影。那双俯瞰天下的深邃眼眸深处,或许还残留着当年看着泥巴溅在身上时的冰冷与愤怒。那追求“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极致秩序的背后,是试图用统一的文字抹去语言的隔阂与谩骂,用标准的道路碾平记忆中的泥泞与追逐,用严密的律法禁锢住人心的叵测与背叛。

那最初的“混乱创伤”,并非只是记忆,它已化作帝国的蓝图,化作律法的铁尺,化作长城冰冷的砖石,也化作了……劫火得以滋生的、最肥沃的土壤。

林煜感到一阵深沉的悲哀。他明白了碑使所说的“偏差”根源。有些恶魔,确是被命运亲手逼出来的。而嬴政的悲剧在于,他试图用建造一个巨大囚笼的方式,来治愈自己童年的创伤,并将这囚笼,强加给了整个天下。

车队,仍在向着象征秩序与永恒的泰山行进。而林煜知道,他与那位内心住着邯郸孤儿的帝王之间的真正对决,早已在时空的回廊里,悄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