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回廊那不容抗拒的牵引力再次降临,将林煜三人从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统一战场,猛地拽入另一个截然不同,却同样令人心悸的时空片段。震天的厮杀声与号角声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混合着竹木燃烧的噼啪声、纸张卷曲焦化的细微嘶鸣,以及一种更深沉的、仿佛文明在无声哭泣的压抑氛围。
视野再次被嬴政的视角所占据。但这一次,林煜感受到的不再是战场上那种炽热的征服欲与力量感,而是一种更加冰冷、更加深沉,甚至带着几分……焦虑与暴戾的复杂情绪。
他们身处的不再是开阔的战场或宏伟的朝堂,而似乎是咸阳宫某处可以俯瞰巨大广场的高台。下方,是一场正在进行的、规模浩大且井然有序的……文化屠杀。
广场上,没有混乱的抢夺,没有悲怆的哭喊,只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秩序”。
一队队身着玄衣的秦吏,面色冷峻,如同执行某种神圣而残酷的仪式,将堆积如山的竹简、木牍、甚至是珍贵的帛书,沉默而高效地投入一个个熊熊燃烧的巨大火堆之中。火焰是正常的橙红色,跳跃着,吞噬着,但在林煜(透过嬴政的视角)的感知中,那火焰仿佛带着一丝嬴政意志赋予的、执行“净化”任务的苍白意味。
那些被投入火中的,是《诗》、《书》,是百家之语,是六国史籍,是无数先贤智者穷尽心血的思想结晶,是华夏文明在过去数百年间迸发出的、色彩最为斑斓的智慧之花。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治国理念,不同的哲学思考,不同的文化传承,不同的……可能性。
而在高台之上,嬴政的意志如同冰冷的磐石,镇压着下方那焚毁文明的烈焰。林煜能清晰地捕捉到他内心的声音,那并非单纯的毁灭快感,而是一种更加复杂、更加偏执的逻辑:
“《诗》《书》何用?吟风弄月,蛊惑人心!百家何益?各执一词,徒增纷争!六国史记?尽是些僭越悖逆、相互攻讦的肮脏记录!”
每一卷竹简在火中化为飞灰,嬴政的意志中便似乎有一根紧绷的弦稍稍松弛一分。他在用火焰,清除着那些在他看来会导致“思想混乱”的根源。
混乱的魅影:百家争鸣的威胁
透过这共享的视角,林煜感受到了嬴政内心深处那巨大的焦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