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寒夜独坐 残雪映孤心

夜深得像一口望不见底的古井。

招待所二楼的书房里,最后一点炭火余烬已然冷却,

只留下些许灰白的残骸,如同这场刚刚平息、徒留满地狼藉与鲜血的营救。

孙铭九等人已被押走,尸体也被清理,巡夜的守卫脚步声在窗外规律地响起,比以往更加沉重、警惕。

空气里,硝烟味似乎已被山风吹散,却又仿佛无孔不入地渗入墙壁、家具,乃至人的呼吸里,留下一种冰冷的余韵。

张学良没有睡。

他甚至没有坐在惯常的那张藤椅上,只是背对着空寂的房间,一动不动地立在窗前。

厚重的窗帘被他拉开了一道缝隙,

窗外,没有月亮,只有惨淡的星子镶嵌在墨黑的天鹅绒上,吝啬地洒下一点微光,映照着院中残存的、未来得及完全清理的暗红色冰碴,和那几株在寒风中沉默伫立、枝头残雪皑皑的老梅。

他看得见,那雪地上曾倒卧着为他拼死冲杀的躯体;

他听得见,那空气里仿佛还回荡着孙铭九嘶哑的“少帅快走”,以及弟兄们临死前不甘的怒吼。

那一张张熟悉而年轻、此刻却已冰冷僵硬的面孔,在他眼前交替浮现。

孙铭九脸上那道狰狞的刀疤,最后看向他时那混合着忠诚、痛苦与绝望的眼神,狠狠烫在他的心上。

“铭九……弟兄们……”他无声地翕动着嘴唇,喉咙干涩发紧,一股巨大的、几乎要将他压垮的愧疚感如同潮水般涌来,窒息感攫住了他的胸腔。

是他,是他张学良,将这些热血忠魂引向了这条不归路。

他们本可以在东北老家,娶妻生子,安稳度日,却因为他,将一腔热血毫无保留地洒在了这南国异乡冰冷的土地上。

他缓缓闭上眼,可那景象,那声音,依旧挥之不去。

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他问自己,也问这沉沉的夜色。

从东北易帜,到中原大战,再到西安兵谏……一步步行来,步步惊心。

他曾手握三十万雄兵,坐镇北国,意气风发,以为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可如今?兵权尽失,身陷囹圄,连累得旧部舍生忘死,却依旧看不到出路何在。

“抗日……统一……”这四个字,如今念来,是何等的沉重与讽刺。

他以身犯险,甘负“叛将”之名,只为促成这全国一致对外的局面。

可结果呢?自己成了阶下之囚,外面的世界,烽火连天,倭寇的铁蹄依旧在华夏大地上肆意践踏。

他在这里,又能做什么?除了读书、练字、望着这四角的天空,他还能做什么?

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渗透了他的四肢百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