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既可暖心,也可致命

寒风裹挟着薄雾,再一次刮过亭角。

白桃的指尖已经冻得发僵,她却浑然不觉,只是怔怔地盯着碗底那张被汤汁浸透的字条。

双层竹纹纸,薄如蝉翼,韧似筋骨,水渍在上面晕开,墨迹却依旧清晰——“给小苦瓜,天凉了。”这字迹温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安抚。

她认得这种纸。

金陵城破之前,老城南的文人雅士最爱用它,写信笺,作画引。

后来,战火烧遍古城,这种纸张便有了新的用途。

双层之间可以藏匿米粒大小的密文,竹纹的特殊肌理能有效防止被水汽或汗水浸透,是抗战初期情报人员最青睐的载体,用来包裹救命的药丸,或是传递生死攸关的情报。

送汤圆的人绝非寻常百姓。

这份看似寻常的温情,实则是一句无声的暗语,一个试探性的接头。

对方知道她的身份,甚至可能知道她的小名“小苦瓜”。

这让她背脊窜起一股寒意,却又有一丝奇异的暖流在心底涌动。

她小心翼翼地将纸条取出,用手帕吸干水分,折叠好,收进了袖中那个装着银针的皮囊里。

银针救人,亦可杀人,正如这薄薄一张纸,既可暖心,也可致命。

她必须查清这个人的来历。

与此同时,城西的旧书市里,陆九正站在一个烟熏火燎的摊子前。

空气中弥漫着纸张霉变和尘土混合的奇异气味。

他面前是一个盲眼老叟,守着一筐炒花生,用零碎的旧纸卷成三角包售卖。

陆九的目光,却死死锁在那一堆用来包装的废纸上。

正是那种双层竹纹纸。

“老丈,这花生怎么卖?”陆九的声音沉稳,听不出任何波澜。

他掏出几枚铜元,买了一包花生,状似不经意地问道:“您这包花生的纸倒挺别致,哪儿来的?”

盲叟咧开没剩几颗牙的嘴,浑浊的眼珠转向他的方向:“客官说笑了,都是些不值钱的废纸。从‘废册回收局’那边收来的。”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就是以前东洋人烧档案的地方。他们败退的时候放了把大火,好多东西没烧干净,城里人就去捡那些残片回来,打成纸浆做糊纸,或者像我这样包点东西。”

陆九的心猛地一沉。

他不动声色地又掏出一些钱:“老丈,我家里人喜欢用这种纸糊灯笼,看着结实。您这剩下的纸,我全要了,行吗?”

老叟乐开了花,忙不迭地将那叠大小不一、边缘焦黑的残纸递给了他。

回到落脚的暗室,陆呈上那叠残片,就着昏黄的灯光,像是在玩一局最凶险的拼图。

纸片上的字迹大多残缺不全,被烟火燎过,又被岁月侵蚀。

他耐着性子,将纹路与断口一一比对,终于,几块碎片拼凑出了一角相对完整的页面。

那似乎是一份名单的末尾,上面用娟秀的蝇头小楷写着:

“……梅氏,女,十七岁,地听组试训生乙等……”

灯火下,陆九的呼吸骤然停止。

那张总是带着一丝倔强和稚气的脸庞,瞬间浮现在眼前。

小梅,那个在一次侦察任务中失踪,被军统内部草草记为“叛逃”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