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享有百年盛誉,以处理最复杂商业纠纷闻名的律师事务所内。
高级合伙人马丁·埃德加顿的办公室里,弥漫着雪茄气味。
埃德加顿本人年约五十,灰发,面容瘦削冷峻。
他正是代表那栋,维多利亚银行大楼产权方,巴林顿基金会的法律顾问。
也是伦敦法律圈内以手段老辣,善于利用程序拖延的人物。
此刻,他正仔细审阅着面前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厚达数十页的法律函件。
函件的抬头上印着对方,天宇资本(欧洲)收购团队的法律顾问事务所的名字。
他嘴角勾起冰冷弧度。
对方按照规则,提交了修改后的收购意向草案,和一些补充说明,显得极有耐心和专业。
这正是他需要的。
“耐心?”埃德加顿低声自语,带着一丝嘲讽,“在伦敦,耐心是最大的成本。”
他拿起一支钢笔,在函件的最后一页签上自己的名字,力道透纸背。
随后,他按下了内部通话键。
“艾米丽,把这份文件用最正式的方式,寄送给天宇方面的律师。”
“同时,给我接巴林顿基金会理事会的秘书处。”
片刻后,他对电话那头说道:“我是马丁·埃德加顿。请转告理事会诸位理事,对方已经回应。”
“正如我们所预料,他们展现出了诚意和耐心,而我们的回应,也将即刻发出。”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确保基金会的传统和价值,得到最充分的扞卫。”
挂了电话,他脸上露出一丝稳操胜券的表情。
客户提供的雄厚资金支持,让他可以调动最顶尖的法律资源,不计时间成本地打一场漫长的程序战。
而他本人对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律的精妙运用,就是他最强大的武器。
几小时后,这份出自马丁·埃德加顿之手,措辞严谨却处处暗藏杀机的正式回函。
摆在了天宇伦敦团队,临时租赁的办公室会议桌上。
天宇方面的首席律师,一位名叫戴维·陈的鹰籍华裔,快速浏览着文件。
越看,他的眉头皱得越紧。
“怎么样?”团队负责人徐明,从纽约临时飞来督战。
戴维·陈放下文件,深吸了一口气,语气带着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