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没有惊动他,静静站在他身后,看他用细毫笔,蘸着朱砂,在一幅描绘忽鲁谟斯(霍尔木兹)附近海域的旧图上,小心翼翼地添加着根据多方文字记录推断出的暗礁区域和季风洋流箭头。
看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郑和忽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公廨内显得格外清晰:“杨书办。”
杨士奇这才惊觉,连忙起身施礼。
郑和摆了摆手,目光却依旧落在那张被朱笔标注得密密麻麻的海图副本上,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决定性的力量:“这些旧档,你整理得颇有章法。尤其是关于西洋航路、风土、邦交的这些推断,虽未尽善,却也难得。”
他顿了顿,终于抬起眼,看向杨士奇,那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人心:“咱家奉旨,不日将再下西洋。船队规模浩大,所需筹备事宜千头万绪。其中,通译、文书,乃至对西洋诸国情势的研判,至关重要。”
杨士奇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他隐约预感到了什么。
果然,郑和接着道:“这会同馆的书办一职,琐碎繁杂,埋没人才了。咱家已向陛下请旨,调你入兵部职方清吏司,协理此次下西洋之一应图籍文书、情报汇总事宜。你可愿意?”
兵部职方清吏司!协理下西洋图籍文书!
饶是杨士奇心志沉稳,此刻也不禁心神剧震!
这绝非普通的平级调动。职方清吏司掌管天下舆图、武职官叙功、核过、赏罚,及远方归化诸事,权责甚重。虽只是“协理”,且明确限定在“下西洋图籍文书”范围,但这意味着他将直接参与到帝国最宏大、最核心的远洋事业之中,从边缘一跃而至前沿!这不仅是地位的提升,更是视野和舞台的极大拓展!
而且,这是郑和的举荐,是直达天听的任命!其意义,远非太子之前的庇护可比。
刹那间,无数念头在他脑中闪过。太子的处境、汉王的敌视、自身的安全、施展抱负的可能……但他深知,此刻绝非犹豫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