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九川只是微微一笑,继续低头记录。他享受这种不断学习、不断验证的过程。每一次成功的鉴别,都像在无边黑暗中,点亮了一颗微小的星辰。这些星辰虽不能立刻照亮前路,却让他感到自己并非在原地踏步。
夜晚,他依旧雷打不动地研读《苏门丹经》。如今再看,感受已截然不同。白日的实践如同钥匙,打开了经文中许多晦涩语句背后的真实世界。
“‘赤芍性烈,如盛夏骄阳,需以寒水制之,方显其疏泄之功,而非焚灼之害’……”他轻声诵读,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白日处理赤芍时的场景,其药性猛烈,若处理不当,确实会破坏整炉丹药的平衡。而经文中提到的“寒水”,并非普通冷水,可能特指某种蕴含水灵之气的地下寒泉……可惜,他无法感知灵气,难以精确判断。
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感悟让他欣喜,但也时常伴随着无力感。就像拥有一张标注了无尽宝藏的详细地图,却苦于没有渡海的舟楫。
他也未曾放弃与青铜时炉的沟通。
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刻,他都会将其置于掌心,摒除杂念,尝试将全部精神集中于那模糊的“时”字纹路上。自那次察觉到微不可察的嗡鸣和火焰的瞬间迟滞後,他再未有过那般清晰的感应。
但偶尔,在精神高度集中後的极度疲惫中,他会产生一些奇异的错觉:仿佛窗外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节奏会变得异常清晰而缓慢;或者油灯灯芯燃烧的噼啪声,间隔被拉长了极其微小的一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感觉转瞬即逝,无法捕捉,更无法复制。他无法确定这是否又是疲惫带来的幻觉,还是那扇神秘大门后透出的、更为细微的一丝微风。
但他没有气馁。父亲的话,母亲的传承,如同刻在骨子里的信念。他相信那条路存在,只是需要无比的耐心和契机去探寻。
他将这些模糊的感受也悄悄记录在纸上,与那些药材笔记分开收藏。这是他独自守护的秘密,是他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最私密的足迹。
这一日,阁内收到一份意外的订单。青蚨城内最大的酒楼“醉仙居”需定制一批特殊的“药膳香料包”,要求能提升菜肴鲜味,且兼具微弱滋养气血之效,但绝不能有明显药味,且需价格适中。
这订单有些偏门,既非纯粹丹药,也非普通香料。李丹师接到订单后,沉吟许久,似乎有些意动,却又觉得琐碎,不愿耗费太多心神。
他目光扫过正在埋头分拣一批新到“八角茴香”的洛九川,心中微微一动。
“洛川,”李丹师开口道,“这份订单,你来看看。可有想法?”
洛九川一怔,接过订单要求仔细看了一遍。这已超出了单纯鉴别药材的范畴,涉及到了药性搭配与应用的初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