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说:太阳,是阳中之阳,象征着君主。它的特性极为刚健,本体最为强健,它在天空运行,以此来划分昼夜,区别寒暑。
太阳一天环绕天空一周,相对天而言,每日运行不足一度。一年积累下来,刚好与天的运行规律相契合。
所以太阳有三条运行轨道:中间的轨道,就是黄道。太阳向北运行到东井宿时,距离北极较近;向南运行到牵牛宿时,距离北极较远;向东运行到角宿,向西运行到娄宿时,距离北极适中。这中道、南道、北道合称为三道。当太阳运行到最南端的牵牛宿时,就是冬至,此时白昼四十刻,黑夜六十刻。运行到最北端的东井宿时,就是夏至,白昼六十刻,黑夜四十刻。在南北的正中间时,就是春分或秋分,昼夜各五十刻。
太阳在天空运行的位置对应如下:正月雨水节气,在中气之后的第二天,运行到亥位的娵訾之次,对应天干甲庚丙壬。
二月春分节气,在中气之后的第二天,运行到戌位的降娄之次,对应天干艮巽乾坤。
三月谷雨节气,在中气之后的第五天,运行到酉位的大梁之次,对应天干乙辛丁癸。
四月小满节气,在中气之后的第六天,运行到申位的实沈之次,对应天干甲庚丙壬。
五月夏至节气,在中气之后的第五天,运行到未位的鹑首之次,对应天干坤乾巽艮。
六月大暑节气,在中气之后的第四天,运行到午位的鹑火之次,对应天干乙辛丁癸。
七月处暑节气,在中气之后的第五天,运行到巳位的鹑尾之次,对应天干甲庚丙壬。
八月秋分节气,在中气之后的第八天,运行到辰位的寿星之次,对应天干巽艮坤乾。
九月霜降节气,在中气之后的第九天,运行到卯位的大火之次,对应天干乙辛丁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