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命名的天文与五行理据
原文:
今之谈命者,动以子平为名,子平何所取义?
以天开于子,子乃水之专位,为地支之首,五行之元生于天一,合于北方,遇平则止,遇坎则流,此用子之意也。
译文:
如今谈论命理的人,动辄以“子平”为名。
“子平”有什么含义呢?
因为天在“子”时开始形成,“子”是水的专属方位,为地支之首。
五行的本源生于天一,与北方相合,遇到“平”就停止,遇到“坎”就流动,这是“子”字的用法之意。
解析:
“子平何所取义”以设问引出命名理据,译文保留疑问句式,“天开于子”补充“时”字,将地支“子”与时辰关联,避免歧义。
“水之专位”“地支之首”直译保留五行方位属性,“五行之元”中“元”译“本源”,“天一”作为哲学概念保留原词。
“遇平则止,遇坎则流”中“平”双关平衡与“子平”之“平”,“坎”对应八卦水卦未译,通过上下文体现五行逻辑。
“平”的命理隐喻与八字平衡理论
原文:
又如人世用秤称物,以平为准,稍有重轻,则不平焉。
人生八字为先天之气,譬则秤也,其年为钩、时为权、月为提纲、日为铢两。
八字以日为主,中有财官、印食旺相,日干亦坐旺相之地,如钩绾物,与权相应,其命则富而贵。
如财官、印食旺相,日干乃值于休囚,如以钩绾重物,与权自不相应,其秤则不平,其命贱而贫。
如财官、印食休囚,日干值于旺相,亦若钩绾轻物,与权自不相应,其秤自不平,其命亦蹇滞。
设使三物无气,日主休囚,非贫贱则夭亡,此用平之意也。
译文:
又如人间用秤称物,以平衡为准则,稍有轻重就不平衡。
人生的八字是先天之气,就像秤一样:年柱如秤钩,时柱如秤砣,月柱为提纲,日柱为铢两。
八字以日柱为主,若其中财官、印食处于旺相状态,日干也坐于旺相之地,就像秤钩挂物与秤砣相应,这样的命就富贵。
如果财官、印食旺相,日干却处于休囚状态,就像用秤钩挂重物,与秤砣不相应,秤就不平衡,命就贫贱。
如果财官、印食休囚,日干处于旺相,也像秤钩挂轻物,与秤砣不相应,秤不平衡,命也困顿不顺。
假如三者都无生气,日主休囚,不是贫贱就是夭亡,这是“平”字的用法之意。
解析:
以“秤”喻八字,译文补充“柱”字(年柱、时柱等),明确干支属性,使隐喻贴合命理语境。
“旺相”“休囚”等命理术语直译,通过“钩绾物与权相应”的动态描写,将五行平衡转化为视觉场景。
“三物无气”指财官印食失势,“蹇滞”译“困顿不顺”,兼顾专业术语与通俗表达。
先天后天调和论与命理运限之说
原文:
《经》云:“先天太过,后天减之,先天不及,后天补之。先天后天,无太过不及,然后为能平焉。”
运限者,后天也,且如先天八字,日干旺相太过者,宜行休衰之运发泄其气,如日干休囚不及者,宜行旺相之运生扶其气,二者则能发福发财,迁运亨通,譬医家补泻之法耳。
若日干旺甚仍行旺运,日干太衰又行衰运,则皆太过不及,生祸生灾,蹇滞不通矣。
吁!运者转也,十年一转,穷通可知,皆由大运之兴衰,以验岁君之祸福。
译文:
《经》中说:“先天太过,用后天减之;先天不足,用后天补之。先天与后天无太过无不及,才能平衡。”
运限属于后天,比如先天八字中,日干旺相太过,应行休衰之运发泄其气。
日干休囚不足,应行旺相之运生扶其气,如此才能发福发财,运势亨通,就像医家的补泻之法。
若日干极旺仍行旺运,或日干太衰又行衰运,就都是太过或不及,会招致灾祸,困顿不通。
唉!运就是转变,十年一转,穷通之态可知,都由大运的兴衰来验证岁君之祸福。
解析:
《经》文对仗句保留“太过”“不及”等术语,“医家补泻之法”类比强化命理与医学的共通逻辑。
“运者转也”重复“转”字,凸显运势周期性。
“吁!”译“唉!”保留感叹语气,“以验”补“来”字显化因果关系。
第子平术的理论总结与命名溯源
原文:
是故观贵贱、荣枯者,观于子平可见矣。
观子平者,观先后天之论可见矣。
按此说,子平二字诚为有理,但子平系徐君易之字,今之谈命者远宗其法,故称子平。
译文:
因此,观察贵贱荣枯,通过子平之法就可得知。
理解子平之法,通过先天后天的理论就可明白。
按此说法,“子平”二字确实有理,但“子平”是徐君“易”的字,如今谈命理者远宗其法,所以称为“子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解析:
“是故”译“因此”承接前文,“观于子平”译“通过子平之法”,强化方法论指向。
“徐君易之字”补“名居易”,明确“子平”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