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相克而成疾者:金火相克,生旺则疡疮、瘫肿,死绝则痨瘵、呕血,土木相克,生旺主疲闷昏眩、风麻、小肠疾痛肿,死绝主吐食症块,疽癖积滞之疾,或主中风。金木相克,生旺主肢足骨节不完、眼目之疾,死绝主气虚精脱、痨疾瘫痪之疾。水土相克,主脾湿泄泻、中满痰嗽不利之疾。
译文:
有因五行相克而致病的:金火相克,若金火生旺则生疡疮、痈肿,死绝则患痨瘵、呕血;土木相克,生旺主疲倦昏眩、风麻、小肠肿痛,死绝主呕吐、症块、疽癖积滞或中风;金木相克,生旺主肢足骨节残缺、眼目疾病,死绝主气虚精脱、痨疾瘫痪;水土相克,主脾湿泄泻、中满痰嗽不利之症。
解析:
此段聚焦五行相克致病,区分“生旺”与“死绝”的不同病症。
金火相克,生旺为实热(疡疮),死绝为虚损(痨瘵),符合“热则痈肿、虚则亡血”病理;土木相克,生旺为木旺乘土(疲闷),死绝为土衰木贼(吐食);金木相克,生旺为金克木过甚(肢节不完),死绝为木衰金乘(精脱);水土相克,为土不制水(脾湿)。
体现命理中“五行相克分虚实”的辩证思维,将相克关系按旺衰程度细化为不同病症,丰富了疾病推断的维度,是“五行乘侮”理论在命理中的具体应用。
原文:
有相生而生疾者:火木相生,生旺则上盛隔壅,目赤头风,死绝则伤寒作狂、闷乱疾。火土相生,生旺则胃实,死绝则唇焦红气、热结大便不利。金水相生,生旺则气滞,死绝则精滑。水木相生,生旺则呕吐胃虚,死绝则精败、伤寒店疟。金土相生,生旺则多虚、无肌肉,死绝肠鸣虫作。
译文:
有因五行相生而致病的:火木相生,生旺则上焦气盛壅隔、目赤头风,死绝则患伤寒发狂、闷乱之症;火土相生,生旺则胃腑充实,死绝则唇焦气热、大便干结不利;金水相生,生旺则气机阻滞,死绝则遗精滑泄;水木相生,生旺则胃虚呕吐,死绝则精气衰败、患伤寒疟疾;金土相生,生旺则体虚肉少,死绝则肠鸣虫动。
解析:
此段阐释五行相生过当或不及致病,打破“相生主吉”常规认知。
火木相生,生旺为木火通明过甚(上盛),死绝为木衰火熄(伤寒);火土相生,生旺为火炎土燥(胃实),死绝为火衰土寒(便结);金水相生,生旺为金生水泛(气滞),死绝为金衰水脱(精滑);水木相生,生旺为水生木旺(胃虚),死绝为水寒木凋(精败);金土相生,生旺为土重金埋(多虚),死绝为土败金无所依(肠鸣)。
体现命理中“相生过度亦为病”的辩证观,将五行相生关系按旺衰转化为病症,补充了相克致病的理论体系,使疾病推断更全面。
原文:
凡水土木相逢于无气之处,主蛊气肠胀、吐逆之疾,凡金水火相逢于无气之地,主痢疾,金主大肠,水火守之,阴阳不和也。
译文:
大凡水土木在无气之地相逢,主患蛊气肠胀、呕吐之症;金水火在无气之地相逢,主患痢疾,因金属大肠,水火相持则阴阳不和。
解析:
此段聚焦特定五行组合在衰绝状态下的病症。
水土木无气,是土不制水、木不疏土,致湿浊内停(蛊胀);金水火无气,金衰则大肠不固,水火失济(水克火、火灼水)致阴阳不和(痢疾)。
“无气之处”指五行处于死绝休囚之位,强调五行不仅需考虑生克关系,还需结合旺衰状态断病。
以“大肠属金”“水火主阴阳”的中医理论为依据,将五行方位与脏腑病症关联,是“五行配腑”理论在命理中的应用,体现跨学科的理论融合。
原文:
凡水逢土多,主翻胃疾,土多而无木气疏之,主聋聩疾。盖肾水不流则翻胃,气不通则为聩也。
译文:
大凡水遇土多,主患翻胃之疾;土多而无木气疏泄,主患耳聋之疾。因为肾水被土壅滞不流则翻胃,土壅气闭则耳聋。
解析:
此段以“土克水”“木疏土”原理解释特定病症。
水逢土多,为土壅水滞,肾主水,水不流则胃气上逆(翻胃);土多无木,为土壅成实,木主疏泄,无木则气机闭塞,肾开窍于耳,气闭则聋。
体现命理中“五行失衡 - 气机阻滞 - 病症”的推理链条,将五行生克与脏腑气机关联,如“木疏土”对应肝脾关系,“肾水通耳”对应肾窍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在命理中的具体运用,为耳聋、翻胃等病症提供五行层面的解释。
原文:
又曰:凡论残疾病症,先论日干,次详月令,然后通年时看之。伤官主残疾,煞重亦然。
乾卦在亥,亥为天门,六辛生人得此日此时,多主盲聋,亥属肾,肾通耳,丙火遭水克也。
子位坎宫,伤官煞重相刑,主下部疾。
小主,
寅宫艮土主脾胃,面色痿黄之疾,若戊己生人,甲乙为刑旺之煞。二月乙木子卯相刑,刑起子中卯木为煞者,亦主下部疾。
辰属震,此月带伤官,少年主多惊疾,盖震者动也,轻则主惊脾胃疾,重则主足疾,震长男,子二月水生木者,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