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疾病先知五脏六腑所属干支(三)

甲辰等土木交加,为土壅木郁(木主筋,土主脾),致瘫痪;丙申等金火交加,为火灼金熔(金主筋血),致血筋伤;戊子等水土交加,为水侮土(土主脾胃),致脾湿;庚寅等金木交加,为金克木过甚(木主筋骨),致劳嗽;癸巳等水火交加,为水火失济(火主头面,水克火),致头面疾。

体现命理中“干支五行交战→气机紊乱→病症”的推理逻辑,将特定日柱组合与典型病症绑定,形成标准化断病口诀,便于实际命理推断中快速对应,是“干支具象化”理论在疾病分析中的应用。

原文:

《烛神经》曰:“日被时克莫相对,终是艰辛病祸缠。金木战兮忧病骨,水凌火气眼生烟。金水死兮为风癞,土多水少败丹田。土遭木克脾胃弱,火胜金残血里眠。水深金重逢水厄,遇水定教落深渊。水少火多应受渴,火多土少语狂颠。水若深兮火若明,水满火明寿难延。金绝切忌四肢损,土多带火受忧煎。木若盛时应蹇塞,更须仔细辨根源。”

译文:

《烛神经》说:“日柱被时柱克制,一生艰辛病祸缠身。金木交战主骨病之忧,水凌火气主眼目昏花。金水死绝主患风癞,土多水少主丹田衰败。土遭木克主脾胃虚弱,火胜金残主血分疾病。水重金旺再逢水,必遭水厄落深渊。水少火多主口渴,火多土少主言语狂颠。水过深火过旺,水满火炽寿命难延。金气绝主四肢损伤,土多带火主身心忧煎。木气过盛主气血壅塞,更需仔细辨明疾病根源。”

解析:

此段引用《烛神经》,以日柱与时柱的五行关系为核心断病。

“日被时克”强调晚年病祸,因时柱主晚年;“金木战”(金克木)伤骨,“水凌火”(水克火)伤目,遵循五行相克逻辑;“金水死”(金衰水涸)致风癞,“土多水少”(土克水)伤肾(丹田);“火胜金”(火克金)伤血,因金主肺、火主心,火克金为心克肺,血行失常。

“水深火明”喻五行过旺失衡,故寿短;“金绝”(金衰)主肢损,因金主筋。

整段以歌诀形式归纳五行相克、过旺过衰的致病类型,体现命理“时间方位(日时)与五行盛衰”结合的断病思路,是经典命理文献对疾病理论的总结。

原文:

《广信集》云:“凡命禄对冲,一辰如坐命宫或疾厄宫,主人手足有缺,身体不完。六厄亦系,名曰互战。辛卯日时,名曰白虎闭目,火年必损眼。其余辛与卯字者,亦忌之。”

《壶中子》云:“金衰火盛呕血,不尔脱肛,水竭土盈病癖,忽然耳聩。”

沈芝云:“破碎羊刃招残疾,疾宫六害还非吉。日时累犯旺鬼凌,无气空亡缠病卒。”

又曰:“月阴淫洗忌相逢,阴命须忧带下通。月水不调缘好事,男儿痔漏及肠风。”

月阴,月煞也,即寅午戌在卯之例。

译文:

《广信集》说:“大凡命禄对冲的辰位,若在命宫或疾厄宫,主人手足残缺、身体不全。六厄也属此类,名曰互战。辛卯日时,名曰白虎闭目,火年必伤眼目,其余含辛与卯字者,也需忌讳。”

《壶中子》说:“金衰火盛主呕血,否则脱肛;水竭土盈主癖病,忽然耳聋。”

沈芝云说:“破碎煞与羊刃煞主招残疾,疾厄宫遇六害亦非吉兆。日时屡次遭旺鬼欺凌,又逢无气空亡,必缠病而卒。”

又说:“月阴煞与淫洗煞相逢,阴命女子须忧带下之症。女子月水不调因多欲,男子则患痔漏、肠风。”

月阴即月煞,如寅午戌月在卯位之类。

解析:

此段汇集多家命理文献对疾病的论述,形成综合断病体系。

《广信集》以“命禄对冲”“六厄互战”论肢体残缺,“辛卯白虎闭目”因辛金为白虎、卯为木,金克木为白虎伤目,火年助木生火克金,故损眼;《壶中子》“金衰火盛”为火乘金,肺络伤则呕血,大肠不固则脱肛;“水竭土盈”为土克水,肾亏则耳聩、癖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芝云强调神煞叠加(破碎 + 羊刃)与宫位(疾宫六害)的致病作用,“旺鬼凌”“无气空亡”主病重。

“月阴淫洗”针对女性,因月煞主阴邪,淫洗主欲念,致带下、月经不调,男性则因湿热致痔漏,体现命理对男女病症的差异化推断,融合神煞、宫位、性别因素,使疾病理论更具实操性。

原文:

凡欲推疾病灾厄,先看禄命身三等,大小运如何?若三命无气,禄马败绝,但得禄财、命财、旺相,亦不至死。若父病推其子命,如子命遇孤辰、寡宿、丧门、吊客及白衣煞临命,其父必有不可救之疾。夫妻亦准此推。

译文:

大凡推断疾病灾厄,先看禄命、身命、天命三等,及大小运如何。

若三命无气,禄马败绝,但若禄财、命财旺相,也不至死。若父病推其子命,若子命遇孤辰、寡宿、丧门、吊客及白衣煞临命,其父必有不可救之疾。夫妻间推病也依此理。

解析:

此段为疾病推断的总结与拓展,提出“三命 + 禄马 + 大小运”的综合分析法。

“禄命身三等”指年禄、月命、日身,需结合大小运(大运、小运)看五行旺衰;“禄马败绝”主凶,“禄财旺相”可解,体现命理“凶中有救”的辩证观。

“父病推子命”等,将亲属命理关联,如子命遇孤辰等凶煞,主父病难愈,是“命理共振”理论的应用,认为亲属命局中的凶煞信息会相互感应,拓展了疾病推断的维度,从个人命理延伸至家族命理关联,体现传统“天人一体、家族同气”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