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科需进行深度改革:合作的前提是迅科必须完成内部整顿,建立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创新导向的研发体系。
这些条件既体现了合作的诚意,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星火的核心利益和独立性。
陈国栋看了方案后,沉默了良久。他知道何月山的条件很苛刻,尤其是控股权和技术所有权方面。但他更清楚,现在是迅科更需要星火,而不是相反。星火的技术和未来潜力,值这个价。
经过几轮艰难的谈判,以及迅科董事会内部的激烈争论,最终,方案获得了通过!双方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宣布成立“迅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星火科技占股55%,迅科占股45%,由徐若薇出任合资公司CEO。
消息公布,业界再次震动。这被视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事件,强强联合的典范。
合作带来的效应立竿见影。“凌霄”控制器借助迅科的渠道,迅速进入了过去难以触及的大型国企和高端制造业客户,订单量暴增。迅科原有的生产线经过改造后,开始为星火代工生产,产能瓶颈得到缓解。而迅科自身,也在陈国栋的带领下,开始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优势领域,并加大了研发投入,风气为之一新。
星火科技进入了又一个高速发展期。有了更充足的资金和更稳定的平台,何月山终于可以放手布局更前沿的技术。
他首先利用系统新开放的【知识灌注】功能,谨慎地将【芯片设计基础】和【智能算法设计】的部分非核心知识,分享给了邓康和周倩等核心技术人员,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研发效率和技术深度。“星火三号”芯片项目进展神速。
同时,他消耗大量积分,从【高级技能库】中兑换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理论与架构】。顿时,关于神经网络、卷积网络、循环网络、Transformer、生成对抗网络等深邃的理论和海量的实践知识涌入脑海,与他之前掌握的算法知识融合贯通,让他对AI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他立刻主导成立了星火人工智能研究院,亲自担任院长,开始招募AI领域的顶尖人才(包括从海外吸引了几位华人科学家),布局工业AI、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研究院的第一个重磅成果,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新一代工业视觉检测平台“烛龙之眼”,其检测精度和效率远超传统算法,在多个客户的生产线上取得了轰动性效果。
星火科技,正在从一家工业控制公司,向一家平台型、技术驱动型的工业人工智能巨头蜕变。
然而,何月山的目光早已超越了商业成功和技术突破。他时常看着系统界面里那个灰色的、需要天文数字积分和国贡值才能解锁的图标——【可控核聚变工程学】。
那才是真正能改变人类命运、实现能源自由的终极梦想。也是他重生归来,获得系统后,内心深处最渴望攀登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