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捷,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凯旋还朝。
朝廷颁下厚赏,犒劳三军。胤禛特在养心殿后的澄瑞亭设下小宴,单独为年羹尧庆功。此举既是彰显对功臣的殊宠,亦是君臣间一种更为亲近的姿态。
澄瑞亭临水而建,夜色中宫灯高悬,倒映在水面上,别有一番静谧雅致。
宴席并未过分铺张,只几样精致御膳以及陈年佳酿。胤禛穿着一身明黄色常服,少了些许朝堂上的凛冽威仪。年羹尧则身着麒麟服,虽经风霜,却精神矍铄,眉宇间带着得胜归来的豪迈。
君臣对坐,先论了一番西北军务、边疆防务,胤禛对年羹尧的功绩不吝赞赏,年羹尧则连称“皇上运筹帷幄,臣不敢居功”,应对得宜。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融洽。
胤禛心情颇佳,亲自执壶为年羹尧斟了一杯酒,状似无意地抬手拂了拂衣袖。
随着他的动作,一个系在他腰间玉带上的、月白色的香囊微微晃动了一下。那香囊针脚算不上顶好,样式也极简,在帝王常服上却显得格外醒目。
年羹尧目光敏锐,自然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以皇上的身份,佩戴如此朴素甚至略显“粗糙”的香囊,实在有些蹊跷。
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举杯道:
“皇上厚爱,臣感激不尽。”
胤禛将他的细微反应尽收眼底,唇角扬起一抹带着些许得意意味的弧度,他放下酒杯,指尖轻轻摩挲着那香囊,刻意放缓了语速:
“亮工此番辛苦了。朕瞧你清减了些,边关风沙苦寒,回京要好生将养。”
“劳皇上挂心,臣身子硬朗,无妨。”
年羹尧恭敬回道,目光再次扫过香囊时心中已有猜测。这后宫之中会让皇上佩戴其亲手所制之物的,屈指可数。而针脚能如此……别具一格的,恐怕只有一位。
胤禛见他似有察觉,便不再掩饰,轻笑一声,带着近乎炫耀的语气道:
“这香囊,是昭贵妃前几日随手做了给朕的。针线是粗糙了些,朕原也说让她不必费这个心。”
他顿了顿,指尖感受着香囊柔软的触感,语气变得柔和:
“可她说,用的是朕赏的软烟罗,里面装的香饵是她自己配的,闻着能安神醒脑。朕试了试倒确有奇效,批阅奏折时头脑清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