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骊火初燃惊帝阙 毒解一线系楚云梦

陈墨点了点头,气息依旧虚弱:“秘藏里……不止……兵器……还有……吕不韦编纂的《吕氏春秋》孤本……里面……有他对‘天下’的构想……还有……一份……六国贵族的联络名册……若是被他们带走……日后……定会成为……大秦的隐患……”

就在这时,鲁先生拄着木杖,带着一个学宫的小吏匆匆赶来。小吏手里捧着一卷染血的竹简,脸色发白:“陛下,陈大人!这是从淳于越的书房里搜出来的,上面记载着……吕氏后嗣的下落——就在楚地的云梦泽,和清鳞草生长的地方,离得很近!”

嬴政接过竹简,上面的字迹是淳于越的手笔,写着“吕氏后,名不韦孙,藏云梦泽畔,待骊火三燃,起兵咸阳”。他抬头看向项伯,项伯刚从云梦泽回来,对那里的地形熟悉:“项伯,你刚从云梦泽回来,那里的情况如何?能否立刻再去一趟,找到吕氏后嗣的下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项伯握紧手里的剑,毫不犹豫地躬身:“臣愿往!只是……先生的身体……”

“我没事。”陈墨虚弱地开口,“你去……务必……找到吕氏后嗣……还有……那份名册……不能让他们……再掀起战乱……”

项伯点了点头,转身就要离去。就在这时,偏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震天的号角声,不是秦军的号角,而是一种从未听过的低沉曲调——像是楚地的丧歌,又带着几分肃杀。紧接着,一个侍卫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脸色惨白如纸:“陛下!不好了!骊山方向……燃起了三团火光!和竹简上写的‘骊火三燃’……一模一样!”

嬴政猛地冲到殿外,朝着骊山的方向望去——夜色中,三团橘红色的火光在骊山陵墓的方向升起,像三颗不祥的星辰,在墨色的天幕下格外刺眼。他握紧手里的剑,指尖因用力而泛白:“骊火三燃……吕氏要起兵了……”

陈墨挣扎着从榻上坐起来,后背的伤口再次撕裂,疼得他眼前发黑。他看着远处的三团火光,又看了看案几上的“骊宫卫”令牌和“皇”字布片,突然想起187章石室里的青铜鼎——鼎里的引线,不仅连着轰天雷,还连着一个他当时没注意到的机关,机关上刻着“骊火起,玄宫开”六个小字。

“玄宫……开了……”陈墨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秘藏里的……不是普通兵器……是吕不韦留下的……‘震天雷’母巢……一旦玄宫打开……母巢引爆……整个骊山……都会被炸平……甚至……会引发渭水改道……淹没咸阳……”

嬴政的脸色骤然变得煞白。他看着远处的三团火光,又看了看即将再次启程前往楚地的项伯,还有偏殿里虚弱的陈墨,以及学宫尚未完全稳定的学士——骊山的骊火已燃,云梦泽的吕氏后嗣藏于暗处,玄宫下的震天雷母巢随时可能引爆,而陈墨的毒,还需最后一味药引才能彻底解除。

项伯站在殿门口,看着眼前的局面,握紧了手里的剑。他知道,自己这一去,不仅要找吕氏后嗣和名册,还要赶在骊火蔓延前,阻止玄宫的机关;而咸阳城里,嬴政要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吕氏起兵,陈墨要在虚弱中主持“书同文”的后续,鲁先生和李斯要稳定学士和民心。

夜色渐深,骊山的三团火光越来越亮,仿佛要将整个咸阳城都笼罩在阴影之下。陈墨靠在榻上,望着远处的火光,忽然想起长平之战后,他在尸堆里救下的那个孩子,那个孩子问他“先生,什么时候才能不用打仗”。他当时回答“快了,等天下一统,就再也不用打仗了”。

可现在,一统的曙光就在眼前,战乱的阴影却再次笼罩咸阳。骊火三燃的背后,是吕不韦布下的最后一局;云梦泽的深处,藏着颠覆大秦的隐患;而他自己,还挣扎在生死边缘。

就在这时,陈墨的指尖触到了榻底的一个硬物——是他之前藏起来的《秦记》竹简,上面写着“书同文,车同轨,天下平”七个字。他握紧竹简,目光重新变得坚定:“陛下……不管……骊火如何……‘书同文’不能停……学士要迁……民心要稳……这是……大秦的根基……”

嬴政回头看向陈墨,点了点头。他知道,无论眼前的危机有多严重,只要文脉不断,民心不散,大秦就不会倒。可他也清楚,骊山的骊火已燃,玄宫的机关已动,这场由吕不韦埋下的终局之棋,才刚刚开始。

项伯最后看了一眼陈墨,转身大步离去,骑兵的马蹄声再次响起,朝着楚地云梦泽的方向疾驰。偏殿的烛火依旧摇曳,照亮了陈墨苍白却坚定的脸,也照亮了案几上那卷写着“骊火三燃,天下动荡”的竹简。而远处的骊山,第三团火光正渐渐扩大,像一只张开的巨手,朝着咸阳城的方向,缓缓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