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烽烟四起孤臣泪 伪诏藏刀父子隙

嬴政的心脏猛地一缩,看向殿外——赵忠正扶着胡亥,在庭院里散步,看似亲昵,实则在悄悄对少年说着什么。“李斯,你有证据吗?” 嬴政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暂时没有。” 李斯摇头,“赵忠行事缜密,书信都已销毁,而且他深得胡亥公子信任,公子总在陛下面前为他说话,臣不敢轻举妄动。”

嬴政沉默了,他知道李斯说得对。赵父藏得太深,又借着胡亥的信任,如附骨之疽般缠在身边。更可怕的是,胡亥对赵父的话越来越信,对扶苏的猜忌越来越重,再这样下去,大秦的根基,会从内部被蛀空。

“陛下,” 李斯又道,“公子扶苏还有三日抵达咸阳,臣建议,陛下亲自去城外迎接,彰显父子同心,粉碎流言。另外,将赵忠调离胡亥公子身边,派他去骊山守陵,断了他的阴谋。”

嬴政点头,正要下令,赵忠却扶着胡亥走进殿内,恰好听到“调离”二字。胡亥立刻上前,拉住嬴政的衣袖:“父皇!不能调走赵忠!他是儿臣的近侍,儿臣离不开他!而且,赵忠说,李斯丞相通楚,与项梁有勾结,您不能信他的话!”

“胡亥!” 嬴政的脸色沉到谷底,“不许胡说!李斯丞相是大秦的功臣,怎会通楚?你小小年纪,别总听外人挑拨!”

胡亥被嬴政的怒气吓到,眼圈发红,却依旧倔强:“儿臣没有胡说!赵忠说,李斯丞相的儿子李由在三川郡,与项梁暗中往来,还送了粮食给叛军!”

嬴政看向李斯,李斯脸色骤变:“陛下!臣冤枉!李由在三川郡抵御叛军,粮食用尽,曾向附近的秦军借粮,绝非通楚!这是赵忠的诬陷!”

就在这时,一名郎卫跑进来,脸色惨白:“陛下!不好了!三川郡急报,李由将军率军与项梁交战,战败被俘!项梁说,若陛下不杀李斯丞相,就处死李由!”

李斯的身体一软,差点摔倒:“由儿!”

胡亥立刻道:“父皇!您看!儿臣没说错!李由将军战败,就是因为通楚!李斯丞相也脱不了干系!”

赵忠适时上前,躬身道:“陛下,李由被俘,项梁以此要挟,可见李斯丞相与叛军早有勾结。为了大秦,为了李由将军的性命,臣请陛下将李斯丞相打入天牢,查明真相!”

嬴政看着李斯惨白的脸,又看着胡亥坚定的眼神,再想起三川郡的急报,心里如刀割般疼痛。他知道,这是赵父的连环计——先诬陷李由通楚,再借战败被俘,逼他处置李斯,断他的左膀右臂。可他若不处置李斯,李由就会被杀;若处置了李斯,大秦的朝堂,就真的只剩赵父的人了。

“陛下,臣愿入天牢!” 李斯突然开口,声音带着决绝,“只要能救由儿,只要能查清真相,臣不在乎!但臣恳请陛下,千万不要相信赵忠,他才是大秦的祸害!”

嬴政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下令:“将李斯打入天牢,派使者去三川郡,与项梁谈判,务必保住李由的性命。”

郎卫们上前,将李斯押走。李斯路过赵忠身边时,狠狠瞪着他,眼神里满是愤怒与不甘。赵忠则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看着李斯被押出殿外——他的第一步,成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日后,咸阳城外的驰道上,扶苏率领的两万锐卒缓缓驶来。旗帜上的“秦”字在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甲胄染血,却依旧挺直脊梁,只是眉宇间带着疲惫——沿途的叛军太多,他们边打边回,两万兵力,已折损过半。

嬴政亲自出城迎接,玄色帝袍在风中翻飞,看到扶苏,他的眼眶发红:“扶苏,你回来了。”

“父皇!” 扶苏翻身下马,跪在嬴政面前,声音沙哑,“儿臣来迟,让父皇受惊了!”

嬴政扶起扶苏,看着他身上的伤口,心疼道:“辛苦你了。城内的情况,你都知道了?”

“儿臣知道。” 扶苏点头,“李斯丞相被打入天牢,项梁挟持李由,六国旧贵族叛乱……儿臣愿率军即刻出征,平定叛乱,救出李由将军!”

“好!” 嬴政点头,刚要下令,赵忠突然捧着一卷黄绫跑来,躬身道:“陛下,刚收到骊山密报,卫玄的余党在陵墓废墟下藏了一批火药,意图炸掉陈墨大人的墓碑,还请陛下派公子扶苏率军去骊山,保护陈墨大人的墓碑!”

胡亥也上前,拉着扶苏的衣袖:“扶苏哥哥,陈先生是为了保护大秦才死的,我们不能让他的墓碑被炸毁!你快去骊山吧!”

扶苏犹豫了——陈墨是他敬重的先生,墓碑绝不能被炸毁;可三川郡的李由危在旦夕,咸阳城外的叛军也虎视眈眈,他分身乏术。

嬴政看着赵忠,眼底闪过一丝怀疑:“骊山有蒙毅的郎卫驻守,为何还要扶苏去?”

“蒙毅将军的郎卫需守护咸阳城门,无法分身。” 赵忠躬身道,“而且,卫玄的余党兵力众多,只有公子扶苏的锐卒,才能抵挡。”

扶苏看着嬴政,语气坚定:“父皇,儿臣先去骊山,保护陈先生的墓碑,随后立刻率军去三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