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要亮得寒光四射,让鬼子和傅宜森都看得清清楚楚,但剑尖具体指向何处,何时落下,却要留下足够的悬念和操作空间。
江岳立刻铺开纸笔,目光灼灼。
他必须尽快给李云龙回电,更要将这个“以炸促和”的思路立刻上报师部乃至总部首长定夺。
这里面牵扯到对傅宜森工作的整体策略,绝非他一个装备大队长或李云龙一个纵队司令能单独决定的。
但他知道,总部那些老首长们,个个都是人精,绝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司令,”
江岳仿佛能透过电文看到李云龙那张焦急又期待的脸,笔下飞快地写着回电,
“剑肯定要亮!但亮之前,得先让傅宜森听听咱的剑鸣!请示总部,可否借此与傅部接触?
若能换回粮食、形成事实上的互助,甚至打开西向贸易通道,比单纯炸几个铁疙瘩划得来!
机场继续修,让沈泉加快速度!
剑鞘已开,只待一声令下!”
做完这一切,江岳走出窑洞,目光投向西北方向。
那里是右玉,是绥远,是波谲云诡的战场与棋局。
空中似乎已经能隐约听到未来战鹰的轰鸣,以及随之而来的、看不见的惊涛骇浪。
小王庄后山的喧嚣日夜不息。
右玉方向的机场正在抢修,但江岳决定暂时按捺住亲赴前线的冲动,将那把即将亮出的“剑”再淬炼得锋利几分。
他深知,拥有了轰炸能力只是第一步,如何应对鬼子地面部队,尤其是集宁那些横冲直撞的铁乌龟,是接下来必须解决的硬骨头。
他把目光投向了那几名已逐渐融入这片山沟沟的大学生身上。
窑洞里,油灯的光晕将几张年轻却带着疲态与亢奋的脸映得发亮。
陈鸿渐、王启明、李振华,甚至拿着笔记本的赵守仁都围坐在一起。
他们刚刚又完成了一次“三头怪”的试飞调整,此刻正沉浸在解决了一个棘手难题的兴奋中。
“江队长,您来得正好!”
王启明推了推滑到鼻梁的眼镜,脸上带着技术宅特有的那种纯粹喜悦,
“德什卡那个卡壳的问题,我们有眉目了!”
“哦?快说说!”
江岳拉过一条板凳坐下,饶有兴趣。那挺威力巨大却时不时闹脾气的重机枪,确实是心头一患。
王启明语速很快,带着点邀功的意味:
“我们跟留在厂里的那位顾问伊万同志反复交流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