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到,这种机枪对子弹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咱们边区厂和缴获的子弹,难免有些公差过大或者弹壳形状有细微偏差的,上了高速连发,就容易卡住。”
他拿起桌上一颗泛着铜光的12.7毫米子弹,指着弹壳颈部:
“瞧,这里稍微有点不圆,或者底火边缘有毛刺,都可能要命。伊万同志说,他们在前线,也有类似问题。”
“那怎么解决?咱们短时间内可造不出那么精密的子弹。”
江岳皱眉,这是现实困难。
“所以,我们想了两个办法!”
陈鸿渐接过话头,眼神发亮,
“第一,加一道人工筛选!组织女工和心细的战士,对所有要上飞机的子弹,一颗一颗地检查、比对,形状不标准、有明显瑕疵的,坚决挑出来不用!
虽然慢点,但能极大减少问题弹!”
“那要是上天之后还卡壳呢?”
江岳追问,战场上可没时间下来换子弹。
“这就是第二个办法!”
王启明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从脚边工具箱里拿出一把普通的木柄铁锤,
“带这个上去!伊万同志说,他们有时候也这么干。万一卡住了,别慌,找准位置,用锤子这么敲几下,”
他比划着一个敲击枪机部位的动作,
“往往就能震开复进簧或者退壳钩,让它恢复工作!虽然……虽然土了点,但管用!”
带把锤子上天打仗?
江岳先是一愣,随即一段深埋的记忆猛地浮现——
后世似乎在哪部关于毛子空战的电影里,还真看到过类似的场景!
飞行员一边咒骂一边拿着小锤子敲捣卡壳的机枪!
原来艺术真的来源于生活!
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用力拍着王启明的肩膀:
“好!好办法!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咱们现在条件就这样,武器设备不可能十全十美,能发现问题,找到办法让它能用、好用,就是大功一件!
不土,一点不土!管用就是硬道理!”
他环视着这几个眼睛里有光的年轻人,由衷赞道:
“你们做得很好!没有迷信权威,也没有被困难吓倒,结合实际,群策群力,这就是咱们根据地搞科研的办法!”
赞扬之后,江岳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他此来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