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新扫盲运动

李云龙琢磨了一下,挥挥手,算是默认了,但还是把担子推了出去:

“行行行,我说不过你!

这些弯弯绕你跟老赵搞去!

他懂这个。

需要啥支持,老子给你调派,别耽误正经营生就行!”

说完,又背着手溜达开了,仿佛多听一句都头疼。

江岳和赵刚仔细一合计,一场针对普通百姓的识字运动,在新解放区悄然铺开。

这运动,不搞强迫,讲究方法,带着浓浓的乡土智慧。

首先是把“为啥识字”讲透。

工作队下到村镇,开群众大会,话讲得实在:

“乡亲们,认了字,自个儿能看懂布告,不怕被人糊弄;

能记个工分、算个账,心里亮堂;

将来娃儿上学,你也能指点一二。

咱八路军要长期待下去,大家一起把日子过好,不识字咋行?”

其次是方法灵活。

充分利用冬闲和晚上时间,不耽误农活。

场地?

祠堂、庙宇、打谷场,甚至宽敞点的窑洞都行。

先生?

除了部队派的文化教员,还把村里原先的账房先生、老秀才动员起来,给他们记工分、管饭,发挥余热。

教材更是接地气,就从“天、地、人、口、手”、“八路军”、、“大同”、“生产”这些常用字开始,还编了顺口溜:

“工人做工,农民种田,齐心协力,支援前线”,边认字边懂道理。

奖励实在,有奔头。

坚持上学、认字快的,表扬!

能认几百个字的,考核合格,发一张盖着红印的“扫盲毕业证”,这可是光荣。

特别优秀的,优先推荐到刚恢复的工厂、合作社当学徒、记分员,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

干部带头,氛围浓厚。

赵刚亲自带着政治部的干部,晚上点起油灯,在城隍庙广场教课。

江岳有空也去转转,看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