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新扫盲运动

就连原先对这事不太感冒的李云龙,有次夜里查岗回来,看见村公所里灯火通明,老少爷们儿、大姑娘小媳妇都在那咿咿呀呀地念字,也忍不住咂咂嘴:

“嘿,这帮老乡,劲头还挺足!”

这场面向群众的识字运动,像一股暖流,悄然浸润着刚刚获得新生的土地。

它不仅仅是教人认几个字,更是在播撒知识的种子,凝聚人心,为根据地的巩固和未来的发展,悄悄地积蓄着力量。

江岳明白,让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睁开眼睛,认识世界,明白自身的力量,这笔账,从长远看,比多缴获几门炮更有价值。

这是一种无声的奠基,为了一个更远大的未来。

一九四二年的七月,日头比往些年份更毒。

大同机场的黄土地发烫,空气都扭曲起来。

巨大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四架C-47运输机,像银色的大鸟,晃晃悠悠地降落在跑道上,卷起漫天尘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机场上等着看“野马”战斗机的飞行员们,脖子都伸长了,可等了一天多,从飞机肚子里卸下来的,却不是想象中流线型的战机,而是一堆用厚重油布包裹、奇形怪状的铁疙瘩和木箱子。

“嘿!这啥玩意儿?美国佬就运来这些破铜烂铁?”

一个年轻的飞行员忍不住嘟囔,语气里满是失望。

旁边几个地勤也交头接耳,看着那些被美军随行技术人员小心翼翼搬运的部件,摸不着头脑。

更让人纳闷的是,美国兵们选定机场边缘一块僻静角落,拉起警戒线,开始叮叮当当地安装这些设备。

两个美国陆军士兵持枪站在线外,表情严肃,连江岳带着人想靠近看看,都被客气而坚定地拦住了。

带队的默菲斯上校只是摊摊手,表示这是“技术规程”,暂时需要保密。

江岳脸上看不出半点不快,反而摆摆手,示意好奇围观的战士们散开。

“人家有规矩,咱们遵守。该让咱们知道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他语气平静,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这八成是雷达,还是目前美军也视若珍宝的早期型号,保密级别高是自然的。

江岳站在土坡上,看着警戒线内美军技术人员忙碌的身影,那些奇形怪状的天线在烈日下泛着冷光。

他脸上平静无波,心中却波澜涌动。

这神秘的“铁疙瘩”提前抵达,意味着博弈的棋盘上又多了一枚关键的棋子。

它不仅是未来的眼睛,更是一把钥匙,或许能打开一扇通往更强大力量的大门。

但钥匙需要合适的手来使用,更需要能工巧匠来复制。

他微微侧过头,目光扫过机场外围那些闻讯赶来、眼中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年轻面孔,其中就有陈鸿渐和王启明。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从来不止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更在这些悄然运抵的精密仪器与渴望破解其奥秘的头脑之间。

平静,真的快要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