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凑过来点头:
“张教授也是这么说的!我们试过加并行通道,可通道一多,数据就互相干扰,出错率反而更高。”
他抓了抓头发,语气焦虑:
“下周就得给中科院交初步方案,要是再想不出办法,我们团队只能退出项目了。”
凌小渊思索片刻:基于蓝星现有材料,给杨伟的技术不能太超前,地球星量子计算理论里的 “量子耦合传输” 刚好合适 —— 这种技术能让多个数据模块像 “共享神经” 般同步运算,传输延迟几乎可忽略,正好解决当前瓶颈。
“你可以试试‘量子耦合传输’的思路。”
凌小渊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了简易架构图,
“把数据采集、运算、存储三个模块用量子纠缠态连接,让它们处理数据时保持同步,就像三个歌手同唱一首歌,不用等对方节拍,却能完美和声。”
杨伟盯着图纸,眼睛越睁越大:
“量子耦合?我们团队讨论过这个方向,大家都觉得太超前了,没实际案例支撑,参数调试也复杂。”
“没案例,我们就做一个。”
凌小渊的目光落在杨伟上周摔碎屏幕的旧手机上,
“你早该换手机了!这个给我,周末我带回去改造,做个‘量子耦合’小型演示机,直观展示思路可行。”
杨伟愣了愣,接着拔出手机卡,递过手机,屏幕裂痕还清晰可见:
“这破手机你随便折腾!明天我就去买新的!”
凌小渊把手机放进帆布包,“你先跟张教授提‘量子耦合传输’的初步思路,就说你偶然想到的,等周一我把演示机带来,咱们再细化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