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张委员猛地抬头,目光落在凌小渊身上,带着难以置信的审视:“小渊,这是真的?东升那台‘黑科技发动机’是你研制的?”
凌小渊点点头,脸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认真:“是我搞的,当时优化了燃烧室结构和热能回收系统。4 代机发动机我没接触过,但可以试试 —— 能不能把 4 代机的发动机资料复印一份给我,我回去分析下,看看能不能针对性改进。”
张委员当即起身,从文件柜里翻出一叠资料:“这是发动机的核心图纸和性能参数,全是保密资料,你可得妥善保管,不能外泄。要是真能突破瓶颈,你就是军工的功臣!”
“放心,我有保密意识。” 凌小渊接过资料收好,适时转入正题,“张叔、黄部长,这次来除了汇报芯片量产,还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 —— 创世纪超算原定用 1000 台服务器搭建,我希望能加码到 1 万台。”
张委员挑眉,拿起桌上的创世纪规划书:“1 万台?这投入可要翻十倍,理由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未来夏国搞深空探测、量子通信,还有军工项目的模拟计算,算力需求会呈指数级增长。” 凌小渊条理清晰地解释,“1000 台的算力只能满足当前需求,过两年肯定不够,到时候再扩建,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多部署 9000 台,预留足够的算力冗余,不管是超算本身的升级,还是后续新增项目,都能直接衔接,从长期来看更划算。”
凌耀祖也帮腔补充:“从军工项目稳定性考虑,创世纪的算力冗余必须足够。小渊设计的碳基芯片,综合能效是蓝星顶级 3 纳米硅基的 1200 倍,1 万台服务器的能耗,比原来 1000 台硅基服务器还低,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张委员翻了翻碳基芯片的参数报告,又看了眼凌小渊沉稳的神色,率先点头:“我同意加码!芯片性能这么强,1 万台服务器的算力绝对够用,后续战机的气动模拟、发动机优化,都能靠创世纪运算,省得再找国外超算,还担心技术泄露。”
黄瑞霖见状也拍板:“行,就按 1 万台来,我马上上报红楼审批。芯片按最高保密级别管控,优先供应创世纪和军工项目。”
离开办公区,凌小渊抱着 4 代机发动机资料,心里盘算着:既能帮军方解决发动机问题,又能顺理成章搭建双星防线的主运算中心,简直一举两得。
下午两点,凌小渊驱车回燕大。刚进 117 寝室,就被杨伟像抓救命稻草似的攥住手腕。“中继节点测试通了!” 杨伟眼镜滑到鼻尖,手里举着张皱巴巴的测试报告,上面的 “无信号干扰” 字样格外醒目,“按你设计的‘每 20 台服务器设一个量子中继节点’,我测了八遍,接线端子间距精准到 0.01 毫米,信号稳得一批!就是最后信号延迟总卡在 0.002 秒,调了半天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