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技术蓝星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你确定能落地?冷聚变的约束、燃料的提取、设备的制造,哪一个不是世界性难题?”
“张委员放心,小渊连 1 纳米碳基芯片都能做到量产良率 100%,这战机方案肯定靠谱。”
凌耀祖适时开口,坐在旁边的单人沙发上,语气沉稳如钟
,“他的技术团队实力很强,连纳米级的加工设备都能自主设计制造,造个反应堆不算难事。之前东升集团的混动发动机,就是他们团队搞的,热效率突破 76%,综合能效比蓝星现有水平高 35%,技术底子摆在这。”
作为夏芯国际的总设计师,凌耀祖的背书分量十足,既没暴露地下实验室和超级凌,又给足了可信度,张委员的眼神明显松动了不少。
凌小渊趁热打铁,指着图纸上的动力系统解释:
“燃料方面,氘氚可以从蓝星海洋里提取,每升海水能提取 30 毫克氘,足够战机运行 100 公里,来源充足还环保;机身材料用碳硼化钪 - 钛合金,北陆稀土矿有稳定的钪矿供应,东部硼矿能制碳化硼,都是军方能直接协调到的,不用依赖进口;设备我们团队已经在打造了,3D 打印的真空电弧炉、等离子体炉都快完工了,到时候直接运到工厂就能用,不用额外采购。”
他顿了顿,补充道:
“而且这战机是空天两用,大气层内靠磁流体冲压发动机,0-3 万米高度都能稳定运行,推力足够支撑高空机动性;到了近地空间,切换成冷聚变离子推进器,能自主调整轨道,不管是防空拦截还是深空探测都能用,比单纯的 4 代机实用多了。”
张委员俯身盯着图纸,手指顺着战机的气动线条滑动,眉头渐渐舒展,嘴角露出笑意:
“这方案确实比单纯优化发动机强太多了!15 万米的升限,直接把现有战机的天花板掀了,要是能造出来,我们的空天防御能力能直接上一个台阶。”
他站起身,语气坚定:
“我这就把方案报红楼审批!地皮的事你放心,燕州燕山有个闲置的特勤军区武器库,保密级别是最高的,现成的厂房和仓库,不用额外新建,稍微改造一下就能当制造工厂,驻燕部队还能负责安保,绝对安全。”
凌小渊眼睛一亮,这正是他想要的场地 —— 闲置武器库的结构坚固,适合改造自动化生产线,而且保密级别高,不用担心技术泄露:
“太好了!我计划先造 2 台原型机,工厂搞全自动化,设备都由我们远程控制,只需要一个人负责日常巡检就行。我有个朋友叫李东,踏实可靠,之前帮我们团队运输过材料,让他盯着正好,不用额外派人参管,减少暴露风险。”
“没问题,巡检人员的资质我来协调,让军方给李东办临时通行证,只允许他进入指定区域。”
张委员拍了拍图纸,
“我现在就回去写报告,争取三天内批下来,你们也抓紧准备,工厂改造、设备运输都需要时间,越早启动越好。”
送走张委员,凌小渊没多耽搁,转身就钻进了地下实验室。刚踏入空间,超级凌的虚拟形象就立刻浮现,语气带着点迫不及待:
“张委员同意了?那我们可以加速推进了!原子层沉积设备的喷头已经校准了 80%,再用半天就能完工;真空电弧炉的钨铼内衬也快锻造好了,就等材料到位。”
“同意了,场地定在燕山的闲置武器库,保密级别很高。”
凌小渊走到操作台前,重新调出星刃战机的三维模型,“
你把工厂改造的规划图生成出来,按武器库的现有结构来,设备区、物流通道、总控室的位置要合理,尽量利用原有空间,减少改造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