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考察干部的询问,他从容不迫,对答如流。从经营理念到货源组织,从账目管理到利润分配,从带动社员增收到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他阐述得清晰透彻,既有宏观的视野,又有落地的细节。他拿出那本厚厚的、字迹工整的账册,请干部们过目。
考察干部仔细翻阅着账册,又实地查看了收购点和那个小小的“信息驿站”,甚至随机询问了几个正在交售山货的村民和“狩猎采药队”的成员。得到的反馈,无不是对李卫国诚信、公道和能力的称赞。
两位干部交换了一下眼神,微微颔首。
考察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当吉普车再次卷起尘土离开时,王福根用力拍了拍李卫国的肩膀,脸上是压抑不住的激动和红光:“卫国!有门儿!我看这事,八成能成!”
李卫国没有像周围人那样欢呼,他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望着吉普车消失的方向,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掌心全是汗。他知道,最关键的一步,已经迈出去了。
几天后,公社的通知正式下达:李家沟大队收购点,被批准为全县首批个体经营试点单位之一!允许李卫国以个人名义,进行山货、皮张、药材的收购与销售经营,并发给盖着鲜红大印的《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试点)》。
当那张轻薄却重若千钧的硬卡纸拿到手时,李卫国的手指微微颤抖。上面清晰地印着他的名字,经营项目,和那个独一无二的编号。
他站在修缮一新的收购点门口,将营业执照端端正正地挂在最显眼的位置。阳光照在玻璃框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村民们围拢过来,看着那张“官方认证”,眼神里充满了新奇、羡慕,还有由衷的敬佩。
“咱们李家沟,也有正经的‘店’了!”有老人感慨道。
李卫国环视着周围的乡亲,目光掠过王福根欣慰的脸,掠过张老爷子赞许的眼神,掠过赵老实憨厚而激动的笑容。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个需要遮遮掩掩的“二道贩子”,他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经营者,一个被时代和政策认可的弄潮儿。
东风已至,帆已张满。他站在新的起点上,身后是初步成型的基业和信任他的乡邻,前方,是更加广阔、也必然更加汹涌的商海。他的征途,正式进入了新的航道。而内心深处,那个关于省城、关于她的梦想,也似乎因为手中这张薄薄的执照,而变得触手可及了一些。他深吸一口混合着泥土和草木清香的空气,眼神坚定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