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考察交锋 潜龙在渊

李卫国早有准备,条理清晰地将如何发现小厂困境,如何以稳定生皮供应换取技术支持,如何提升皮张品质打开销路,最终实现双赢的过程讲述了一遍。他没有夸大自己的作用,重点突出了“整合资源”、“互助共赢”的思路。

那位社科院的研究员忍不住插话:“你这个模式,很有意思。等于是用市场的力量,盘活了沉睡的农村资源和濒临僵死的集体小厂生产力。这其中涉及到资源配置、价值链条延伸的问题……”

李卫国虽然对“价值链条”这类学术词汇感到些许陌生,但他凭借前世管理经验和这一世的实践,完全理解了研究员的意思,他结合实例补充道:“研究员说得对。以前猎户打了皮子,要么贱卖,要么积压。现在通过初步加工和稳定渠道,价值提升了。小厂有了稳定原料,活了。社员多了收入,积极性高了。国家也多了税收。算是把死水搅活了。”

“把死水搅活……比喻得很形象。”郑主任微微颔首,脸上严肃的表情缓和了些许,“账目呢?看看。”

李卫国立刻捧出几本装订整齐的账册。这是他花了大力气,仿照后世简易财务账本记录的,收入、支出、利润、分配,笔笔清晰,甚至连每次收购不同猎户、村民的货物种类、数量、金额都有明细。郑主任和随行的财经干部仔细翻阅,不时低声交流,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利润分配,怎么做的?”郑主任合上账本,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除去成本和我个人的基本劳务所得,利润的大头,按提供货物的质量和数量,返还给了参与的社员。另外,提取了一部分作为集体积累,用于收购点的维护和未来发展,以及帮扶村里的困难户。”李卫国回答得坦荡,“王支书和大队委会监督执行,每一笔都有据可查。”

王福根连忙在一旁补充:“是啊领导,卫国这孩子心里装着大伙儿!光是这几个月,靠着他这收购点,参与进来的户均增收了小一百块!村里好几户揭不开锅的,年底也能过个肥年了!”

小主,

考察团成员们低声交换着意见,显然,李卫国的实践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个体户赚钱的故事,它触及到了农村经济改革中诸多深层次问题:生产与市场的对接、个人致富与集体增收的关系、新旧体制的摩擦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