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山雨欲来 铁骨铮铮

苏晚晴信中的警示,像一根细微的刺,扎在李卫国的心头,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来自省系统内的“议论”,其分量和潜在的破坏力,远非县里孙副主任之流的小打小闹可比。那是一种更高层面、更具“正当理由”的否定,一旦形成气候,即便是杨书记,恐怕也难以硬顶。

必须防患于未然!

李卫国立刻行动起来。他首先找到了联合社的总经理老陈和外贸公司的小张,将苏晚晴信中提到的情况(隐去了消息来源,只说是“省城朋友听闻的风声”)进行了通报。

老陈一听,脸色立刻就白了,刚刚因为联合社成立而燃起的热情瞬间被担忧取代:“省轻工系统?这……这可怎么办?他们要是说咱们工艺不行,那……那这外贸订单岂不是要黄?”他习惯性地就想向上汇报,寻求指示。

“陈总,现在汇报,除了让领导担心,甚至可能让项目暂停等待审查,没有任何好处。”李卫国冷静地分析,“对方目前只是‘议论’,并没有正式的调查或否定。我们如果自乱阵脚,反而给了别人口实。”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老陈没了主意。

“打铁还需自身硬!”李卫国目光坚定,“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去辩解,而是用无可挑剔的事实来证明自己!我们要抢在可能的调查到来之前,把我们联合社的生产体系、质量标准、管理制度,做得比国营厂更规范,更经得起检验!”

他看向小张:“张同志,你是外贸专业的,熟悉出口标准。请你立刻参照外商提供的指标,以及国际上通用的皮革检测标准,帮我们制定一份详尽的、量化的《青山联合社皮张质量企业标准》,要具体到厚度公差、抗张强度、撕裂力、色牢度、PH值等每一个可测量的参数!”

他又对老陈说:“陈总,麻烦你以联合社的名义,向县里、市里的技术监督部门或相关检测机构发出邀请,请他们随时、不定期地来我们这里抽样检测!我们要主动接受监督!”

最后,他对自己负责的生产环节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所有进入鞣制池的皮张,必须进行更严格的初选;植物鞣料的配比和熬制时间,必须精确记录,形成标准作业流程;皮张的晾晒、陈化、整理,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专人负责,签字确认。

李卫国要用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来打造联合社的品质基石,堵住所有质疑者的嘴!

他的雷厉风行和超前布局,让老陈和小张都为之震动。他们从未见过一个农村出身的年轻人,有如此强的危机意识和如此科学的应对手段。两人也被他的决心感染,立刻分头行动起来。

就在联合社内部紧锣密鼓地进行自我升级和加固时,山雨,终究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