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同样是技术大牛,有的程序员会在团队分享时,特意提到“这个功能的优化,多亏了某某同事的提醒”,既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又照顾了别人的情绪,这样的人谁不乐意合作呢?
第二条:“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别用自己的善行去衬托别人的不足。
简单说就是,做好事别到处炫耀,更别拿自己的善举去道德绑架别人。(见过类似的宝子此处留言)
生活中这种“伪善式炫耀”真不少见:有人捐了几百块钱,就拍视频发朋友圈,配文“有些人就是冷血,看着别人有难都不帮忙”;
有人帮邻居拿了一次快递,就逢人就说“现在的年轻人啊,一点人情味都没有,邻居之间这点小事都不愿意搭把手”。
这种行为不仅让人反感,还会抬高行善的门槛,让别人觉得“行善就是为了炫耀”,反而不愿意主动做好事了。
就像袁了凡之前提到的子贡赎人拒赏的例子,过度强调“无私”,反而会让善行变得遥不可及。
真正的善举,应该是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像惊雷一样,生怕别人不知道。
第三条:“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别仗着自己有本事就为难别人。
这句话简直是为那些“能力强但人品差”的人量身定做的。
职场上总有这样的人,明明自己掌握着关键信息,却故意藏着掖着,等别人来请教时,就摆架子、出难题,以此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比如有的老员工,教新员工做业务时,故意省略关键步骤,等新员工出错了,再跳出来指责对方“悟性差”。
这种做法看似能暂时巩固自己的地位,实则是在给自己挖坑。
现在的职场讲究“合作共赢”,你今天为难别人,明天别人掌握了核心资源,也会反过来刁难你。
而那些愿意分享知识、帮助他人的人,往往能收获更多的人脉和机会。
就像有些行业大牛,会主动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看似“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实则吸引了大量粉丝和合作伙伴,最后反而成就了更大的事业。
小主,
第四条:“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看到别人的错误,要学会包容,还要维护对方的尊严。
这一点,和曾国藩的“扬善于公廷,规过于私室”简直是异曲同工——表扬别人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别人则要私下里来。
我之前的领导就特别懂这个道理,有一次我在项目汇报时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当场就慌了神。
没想到领导并没有当场批评我,而是笑着打圆场:“这个问题确实容易出错,我们私下里再好好梳理一下。”
汇报结束后,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耐心地指出了我的错误,还教我怎么避免类似的问题。
从那以后,我不仅更用心地工作,还对领导充满了感激。
反之,有些领导遇到员工出错,就不分场合地大声指责,不仅让员工下不来台,还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团队士气低落。
其实,袁了凡强调的“谦德”,本质上是一种高情商的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