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陷阱,叫“情感启动效应”。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象,会被过去的经历悄悄“编程”,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小时候被狗咬过的人,哪怕长大之后知道大多数狗都很温顺,看到小狗也会下意识地后退;
小时候总被父母否定、批评的人,哪怕现在已经很优秀了,做事情还是会不自信,害怕犯错,别人稍微提一点意见,就会觉得“我是不是做得不好”;
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之后在感情里总容易患得患失,要么过度依赖对方,要么不敢投入真心。
这些过去的情感体验,就像藏在大象心里的“开关”,一旦遇到相似的场景,就会自动触发相应的情绪和行为。
更关键的是,骑象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个过程,还以为自己的判断是“理性的”。
我有个闺蜜,长得漂亮,工作也不错,可每次谈恋爱都遇到“渣男”。
我们都劝她,下次找对象的时候擦亮眼睛,可她每次都陷入同样的困境。
后来聊起她的童年,我们才发现,她的爸爸很少关心她,总是对她很冷漠。
小主,
所以她心里的大象,一直渴望得到“冷漠型”人的认可,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好,就能打动对方,改变对方。
骑象人虽然知道那些男生不好,可大象的本能一直在牵引着她,让她不自觉地被相似的人吸引。
这就是情感启动效应的威力,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重复过去的模式,哪怕那些模式会让我们痛苦,会阻碍我们获得幸福。
知道了这三个陷阱,你就会明白,幸福不是靠“追求”就能得到的,也不是靠外在的物质就能堆砌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而是因为大象的这些心理机制,让我们看不到自己拥有的,抓不住已经得到的。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骑象人该用什么策略,引导大象避开这些陷阱,走向幸福。
驯服大象:让理性与感性协同的四大策略
既然骑象人根本打不过大象,硬来只会被掀翻,那最好的方式就是“顺势引导”。
就像优秀的骑象人不会和大象硬碰硬,而是用技巧和耐心,让大象心甘情愿地朝着目标前进。
接下来这四个策略,都是经过验证的“引导术”,简单好操作,能帮骑象人和大象好好合作。
策略一:设计环境,而非依赖意志力
我以前总觉得,想要做成一件事,全靠意志力。
比如想减肥,就靠“忍”,忍住不吃零食、忍住不偷懒;
想专注工作,就靠“扛”,扛住手机的诱惑、扛住想发呆的冲动。
可结果往往是,忍了几天就忍不住了,扛了一会儿就扛不住了,最后还是放弃,还特别自责。
后来我才明白,意志力是有限资源,就像手机电量,越用越少,根本靠不住。
与其消耗意志力对抗诱惑,不如提前给大象“铺路”,设计一个没有诱惑的环境,让大象自然而然地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走。
就像想减肥,你不用逼自己“忍住不吃零食”,而是直接把家里的薯片、蛋糕、冰淇淋都清空,同时在冰箱里备好洗好的水果、蔬菜,在办公室抽屉里放一些坚果、酸奶。
这样一来,当大象饿了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健康食物,自然就不会执着于高热量的零食了。
我现在就是这么做的,家里几乎没有垃圾食品,想吃也没得吃,慢慢就养成了吃健康食物的习惯,减肥反而变得很轻松。
想专注工作也是一样,你不用逼自己“不看手机”,而是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或者用专注APP锁住娱乐软件,电脑桌面只保留工作文档,关闭所有弹窗通知。
这样一来,当大象想偷懒的时候,没有即时的诱惑,骑象人就能很容易地引导它回到工作中。
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大家应该都听过吧?
研究人员给一群孩子每人一颗,告诉他们如果能忍住15分钟不吃,就再给他们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