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象与骑象人》阐述三个心理机制

结果发现,那些能忍住的孩子,长大后的学业、事业都更成功。

很多人觉得这是因为这些孩子意志力更强,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其实很多孩子并不是靠“忍”,而是用了一些小技巧,比如转身不看、闭上眼睛、玩手指转移注意力,本质上就是在给自己创造一个“没有诱惑的环境”,帮骑象人减少对抗压力。

这个策略的核心,就是“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为”。

你不用和大象的本能对抗,而是通过改变环境,让大象的本能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

就像在大象的必经之路上铺好平坦的草地,把荆棘和陷阱都移走,大象自然会顺着路走,骑象人也不用费力气拉扯。

策略二:化目标为大象的“糖果”——进展原则

大象是个“急性子”,只喜欢即时的快乐,对遥远的目标毫无兴趣。

你要是让骑象人盯着“一年瘦20斤”“三年买房子”“五年考上研究生”这种大目标,大象只会觉得枯燥又遥远,根本不愿意配合,甚至还会反抗。

而心理学里的“进展原则”告诉我们:

朝着目标前进的过程,比最终达成目标更能带来幸福感。

也就是说,大象喜欢的是“在路上”的感觉,是每一步都能尝到的“小甜头”,而不是遥远的“大奖励”。

所以骑象人要做的,就是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就像给大象准备一堆“小糖果”,让它每走一步都能吃到,越走越有动力。

比如我之前想写一本小说,一开始盯着“写完10万字”这个大目标,光是想想就觉得头大,拖了大半年都没动笔。后来我把目标拆成了“每天写500字”“每周完善1个章节大纲”,还给自己定了小奖励:当天完成写作就看一集喜欢的纪录片,每周达标就去喝一杯喜欢的咖啡。

没想到这么一改,大象居然愿意配合了。

每天500字的任务不难,花半小时就能完成,写完之后看着文档里的字数一点点增加,那种“我在推进”的成就感,就像给大象喂了颗甜糖,让它第二天还想接着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个月下来,我居然真的攒够了5万字,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减肥也是一样,别总想着“瘦20斤”这个遥不可及的结果,不如拆成“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每天喝够8杯水”“晚餐不吃主食”这样的小目标。

每完成一次运动,就在打卡本上画个勾;

每坚持一天喝够水,就给自己点个赞。

这些小小的反馈,就是给大象的“糖果”,让它在减肥路上不觉得苦,反而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进展。

还有学习英语,很多人一开始就想着“要流利交流”,结果背了几天单词就放弃了。

但如果拆成“每天背20个单词,复习10个旧词”“每周听3次英语听力,每次15分钟”,再用APP记录学习时长和正确率,看着自己的词汇量一点点涨、听力水平慢慢提,大象就会觉得“这件事有奔头”,自然就愿意坚持下去。

这就像我们玩游戏,没人会因为“要通关”这个终极目标就一直玩下去,真正让人上瘾的,是每打死一个怪物获得的经验值、每完成一个任务得到的道具、每升级一次解锁的新技能。

这些即时反馈,让我们越玩越有动力。

我们的人生目标,其实也需要这样的“游戏化设计”,把遥远的终点变成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小节点,让大象在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快乐和成就,它才会心甘情愿地跟着骑象人往前走。

策略三:创造心流体验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做一件事的时候,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环境,甚至忘记了自己,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几个小时已经过去了,而且心里特别满足、特别愉悦。

这种状态,就是米哈里提出的“心流”,(在接下来的章节分享里,我们下一本书就是分享《心流》,大家加入书架,追更,慢慢学习)也是让象与骑象人完美协同的最佳状态。

在我看来,心流就是“大象和骑象人一起跳舞”的时刻。

大象沉浸在当下的体验里,没有焦虑,没有杂念,只觉得开心;

骑象人专注于引导行动,不用费力控制,只觉得顺畅。

两者各司其职,又完美配合,效率和幸福感都达到了顶峰。

我有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