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供选择:尊重意愿,主动配合
给孩子提供合理的选择,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也能主动承担选择的后果。
比如孩子不想写作业想看电视,提供两个选项:“现在写作业,写完看30分钟电视;或者先看15分钟电视,再写作业”。
选择要在家长能接受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能培养他们的决策力和责任感,也更愿意执行自己选择的方案。
(5)告知弥补方式:学会道歉,主动修复
当孩子的行为伤害到他人时,告诉他们具体的弥补方式,培养同理心和责任感。
比如孩子欺负了同学,引导他主动道歉;
孩子弄坏了别人的玩具,建议他用零花钱赔偿或自己动手修理。
让孩子学会主动弥补,能让他们明白行为的后果,也能培养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的品质。
(6)体验自然后果:承担结果,主动反思
自然后果是孩子行为本身带来的自然结果,无需家长额外干预。
比如孩子不穿外套出门,让他体验寒冷;
孩子不按时吃饭,让他体验饥饿;
孩子不收拾玩具,让他体验找不到玩具的不便。
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能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行为与结果的关联,从而主动调整行为,比惩罚更有说服力。
需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让他们面临危险的后果。
(7)共同解决问题:复杂问题,合作应对
对于反复出现的复杂问题,采用五步法共同解决:
第一步,双方坦诚表达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一起 brainstorm 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
第三步,评估每个方案的优缺点;
第四步,选择并执行最佳方案;
第五步,一段时间后检查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比如孩子熬夜玩手机,先听孩子说“想放松、想和同学聊天”的需求,家长表达“担心影响健康和学习”的感受,再一起想解决方案,最后选择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并执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种方式让孩子从“被动服从”变成“主动参与”,既能有效解决问题,又能增进亲子信任。
培养自立:放手,让孩子成长为有力量的个体
很多家长出于爱,总忍不住替孩子包办一切,却不知过度保护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真正的爱,是学会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成长为有自信、有能力、有担当的个体。
1. 自立的内涵:不止是技能,更是内在力量
自立绝不仅仅是会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生活技能,更核心的是内在的自信、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