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妈妈生病卧床,无法帮儿子穿衣,没想到儿子自己慢慢摸索,竟然顺利穿上了衣服,还帮妈妈倒了水。
妈妈这才意识到,不是孩子不会,而是自己没有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尊重孩子,还要给予他适当的选择权。
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父母不能替他做所有决定。
从小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能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同时培养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感。
比如,孩子早上起床后,让他选择“吃面包还是吃包子”;
出门时,让他选择“坐公交还是坐地铁”;
周末时,让他选择“去公园玩还是去图书馆看书”。
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决定会影响生活,从而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当然,给孩子选择权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限选择”。
父母可以根据情况,给孩子提供2-3个合理的选项,而不是让孩子无限制地自由选择。
比如,不能让孩子选择“要不要上学”“要不要吃饭”,但可以让他选择“什么时候写作业”“怎么安排学习时间”。
一定要 尊重自己:做到不牺牲自我,坚定说“不”
尊重是双向的,父母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很多父母为了满足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兴趣爱好,甚至违背自己的原则。
这种“牺牲式”的付出,不仅会让父母感到疲惫不堪,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变得自私自利。
比如,有的父母明明很累,想休息一会儿,但孩子要求陪玩,就强打精神陪伴;
有的父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