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嫔的血书与海外先遣小队的失联,如同两股来自不同方向的寒流,瞬间将国公府乃至整个京城都拖入了更深的寒冬。张太嫔以死明志(或者说,被以死灭口),将仇恨的矛头直指国公府,虽断了直接线索,却也将暗处的敌意彻底摆上了台面。而海外势力的狰狞初现,更是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可能远超朝堂争斗的范畴。
周临澈站在书房的巨幅海图前,手指重重按在东南海域那片被标注为“神陨”的模糊区域上,眼神冷冽如极北寒冰。先遣小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竟连求救信号都未能发出便全军覆没,对方的手段与实力,深不可测。
“青墨,”他声音沙哑,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更多的却是破釜沉舟的决绝,“传令下去,暂停对‘神陨’区域的直接探查。所有在外力量转为潜伏,全力收集一切与海外异动、奇异图腾、陌生船队相关的信息,哪怕只是捕风捉影的传言,也要报上来!”
“是!”青墨领命,迟疑了一下,又道,“爷,张太嫔虽死,但她宫中那个接头的小太监……”
“秘密控制起来,”周临澈眼中寒光一闪,“撬开他的嘴!我要知道张太嫔近年所有异常,接触过哪些宫外之人,哪怕是她宫里丢了一根针,也要给我查清楚!”
朝堂之上,因张太嫔的“自尽”和那封指向明确的血书,暗流骤然变得汹涌。虽无人敢明指国公府,但各种含沙射影的试探、或怜悯或审视的目光,已足够让英国公周擎威暴跳如雷,也让隐藏在幕后的周临澈压力倍增。
逍遥王党羽更是趁机兴风作浪,几道弹劾英国公“治家不严、引动宫闱”的奏折被有意放出风声,虽未正式呈递,却已营造出山雨欲来的压抑氛围。
靖安侯依约在朝堂上奋力周旋,为英国公辩护,驳斥流言,双方势力剑拔弩张,争斗日趋白热化。
周临澈深知,不能再被动防守。张太嫔的死,虽然掐断了一条线,但也将她背后的势力逼得更加暴露。如今,明处有逍遥王虎视眈眈,暗处有神秘海外势力蛰伏,还有皇后态度不明……他必须主动出击,打破僵局!
他将目标锁定在了逍遥王如今最在意的——漕运与新币改制一事上!这是逍遥王近年来苦心经营,意图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也是其党羽贪腐最为严重的领域!
“是时候,砍掉他这条最重要的臂膀了。”周临澈对前来密议的靖安侯沉声道,“我手中已掌握部分漕运官员勾结地方、贪墨巨额银两的证据,以及新币铸造中偷工减料、私铸劣币以牟取暴利的线索。只需一个契机,便可引爆!”
靖安侯目光灼灼:“世子需要老夫如何配合?”
“我需要侯爷联络几位掌管刑狱、监察的清正官员,做好准备。同时,在朝堂上,我们需要将水搅得更浑……”周临澈压低声音,说出自己的计划。
就在周临澈与靖安侯密谋对付逍遥王的同时,沈莲岫也并未闲着。张太嫔的死和海外势力的威胁,让她意识到,仅仅经营好“锦心阁”和稳定内宅还远远不够。她必须利用一切可能,为周临澈分担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