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宫门洞开。文武百官身着朝服,神色各异地步入宫城。与往日前往金銮殿不同,今日的目的地,是象征着后宫权力顶峰的——慈宁宫。
气氛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所有人都清楚,今日这场议事,将决定未来大周王朝的权力格局。太后的心腹官员们志得意满,昂首挺胸;清流官员们面带忧色,沉默不语;而更多的中间派则低眉顺眼,试图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周临澈一身世子朝服,立于武官队列前方,身姿依旧挺拔,只是眉眼间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因“妻子动胎气”而产生的疲惫与忧虑。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众人,将那些或明或暗的视线尽收眼底。
靖安侯站在文官队列前列,与他交换了一个凝重的眼神。
慈宁宫正殿,庄严肃穆。太后并未坐在珠帘之后,而是端坐于凤座之上,身着繁复朝服,头戴凤冠,面容威严,目光扫视下方群臣,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年幼的安亲王坐在她下首一旁,显得有些拘谨不安。
“臣等参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千岁千千岁!”群臣跪拜,山呼千岁。
“平身。”太后的声音平稳而有力,“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乃是因皇帝龙体欠安,国事繁巨,需议定监国之人,以安社稷,稳朝纲。”
她开门见山,毫不拖泥带水,直接点明了今日的主题。
立刻便有依附太后的礼亲王出列,朗声道:“太后娘娘圣明!陛下静养期间,国不可一日无主。安亲王乃陛下嫡亲幼弟,聪慧仁孝,正是监国的不二人选!臣恳请太后娘娘与诸位宗亲大臣,共议此事,早定国本!”
“臣附议!”
“安亲王仁厚,可当大任!”
数名官员紧随其后,纷纷表态支持,营造出一边倒的态势。
靖安侯眉头紧锁,正欲出列反驳,却见周临澈抢先一步,躬身道:“太后娘娘,臣有疑议。”
霎时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太后凤目微眯,闪过一丝不悦,但依旧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周爱卿有何高见?”
周临澈直起身,声音清晰而沉稳:“太后娘娘,陛下只是龙体微恙,静养些时日便可康复。此时议立监国,是否……为时过早?恐引朝野非议,动摇民心。且监国之职,关乎国运,需德才兼备、众望所归之人。安亲王年幼,学业未成,恐难当此重任。”
他这番话,既点出了“陛下尚在”的事实,又质疑了安亲王的能力,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