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

“……射门!球进了!0:3!比赛彻底花了……”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专业吹捧和比赛溃败的实况直播双重奏中,宋凯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或者说,是一种被说服后的松弛?他清了清嗓子:“嗯…既然你们几位主管业务的同志都这么肯定,意见这么统一,认为久尔杰维奇在业务能力上没有问题,是‘非常专业’的,那……”

他顿了顿,背景音里恰好传来终场哨声悠长而刺耳的鸣响,伴随着解说员一声沉重的叹息:“……全场比赛结束。0:3。中国队……一球未进,一场未胜,结束了这次东亚杯的征程。”

宋凯的声音在终场哨的余音里继续响起,做出了最后的裁决:“……那就再给他一点时间,继续带队准备接下来的热身赛。代理的‘代’字,也可以考虑拿掉了。散会。”

椅子挪动的声音,纸张翻动的窸窣声响起。

录音到此,戛然而止。

书房里一片死寂。

只有电脑风扇还在发出低沉的嗡鸣。窗外城市的灯火流光溢彩,映在冰冷的屏幕上,也映在我僵硬的脸上。

一股冰冷刺骨的寒意,从脚底板猛地窜起,瞬间蔓延至四肢百骸,连血液都仿佛冻住了。我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个已经停止播放的音频文件,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又冷又硬,每一次跳动都牵扯着尖锐的痛楚。

“非常专业”……

这四个字,像四把烧红的烙铁,在背景音里那场0射正、0:3完败的实况直播伴奏下,一遍遍、反复地烫在我的神经上。老周那平稳的背书,老李那夸张的吹捧,小王那斩钉截铁的附和,还有宋凯最后那一声带着疲态的“散会”……所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在我脑海里疯狂盘旋、放大,最终汇聚成一股足以摧毁所有认知的黑色洪流!

愤怒?不,那太浅薄了。是荒谬!一种深入骨髓、令人作呕的荒谬!一种将皇帝新衣奉为圭臬、将溃败包装成“正确道路”的、彻头彻尾的谎言!他们坐在隔音良好的会议室里,听着外面震耳欲聋的失败交响曲,却可以如此心安理得、众口一词地对着最高领导,对着自己管理的这支溃不成军的队伍,说出“非常专业”这四个字!

这不是蠢。这是坏。是赤裸裸的、系统性的欺瞒!是包裹在“专业”外衣下的无耻背叛!

原来,这就是摔碎录音笔也换不来的“真话”!原来,在那些冠冕堂皇的会议室里,回荡的并不是对失败的反思,对责任的追问,而是这样一场精心编排的、指鹿为马的“专业”颂歌!他们用同一个声音,砌起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墙,将真实的溃烂隔绝在外,也将所有质疑和真相挡在了门外。墙内,是“专业”的幻梦;墙外,是球迷心碎的呐喊和球员麻木的眼神。

胃里一阵剧烈的翻滚,我猛地捂住嘴,冲到洗手间,对着马桶剧烈地干呕起来。冰冷的瓷砖贴着额头,带来一丝微不足道的清明。镜子里的自己,脸色惨白,眼窝深陷,只有眼底深处,还残留着一簇被巨大的荒谬和愤怒点燃的、不肯熄灭的火苗。

那火苗烧灼着,让我无法呼吸。U盘冰冷的金属外壳就在口袋里,像一块烧红的炭,烫得我坐立难安。仅紧攥着它,我感觉自己快要被这无边的黑暗和谎言吞噬了。

不行。不能就这样。

我抓起椅背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旧夹克,胡乱套在身上。我需要空气,需要离开这个被谎言污染的房间。我需要去一个能让我记起为什么开始的地方。

深夜的工体外场,空旷得有些瘆人。惨白的高压钠灯将我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孤零零地投射在空旷的水泥看台上。巨大的体育场像一个沉默的黑色巨兽,盘踞在夜色里。晚风带着深秋的寒意,卷起地上的落叶和零星垃圾,打着旋儿,发出沙沙的轻响。

这里没有镁光灯,没有话筒,没有西装革履的官员,也没有那些令人作呕的“非常专业”的颂词。只有空旷,寂静,和弥漫在空气里、仿佛渗入了每一寸草皮和水泥地的、属于足球最原始也最残酷的气息——汗水的咸涩、泥土的腥气、橡胶粒的焦味,还有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无数欢呼与叹息交织的复杂味道。

我走到内场边缘的铁丝网前,冰凉的金属透过薄薄的夹克刺激着皮肤。目光投向那片笼罩在阴影中的草皮。黑暗中,球场的轮廓模糊不清,像一块巨大的、等待填补的空白画布。

小主,

恍惚间,那空白被记忆的光影填满。

我看到了十岁的自己,穿着不合身的、印着“工体少年队”字样的旧球衣,像个小炮弹一样在这片草皮上不知疲倦地奔跑。每一次触球都带着全然的兴奋,每一次射门都倾尽全力,仿佛要把小小的身体里所有的力气都灌注进去。摔倒,立刻爬起来,拍拍膝盖上的草屑和泥土,眼神亮得惊人,继续冲向那个滚动的皮球。那时候,胸腔里燃烧的只有最纯粹的热爱,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赢球了,和小伙伴们抱在一起又叫又跳,嗓子喊哑;输球了,咬着嘴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第二天训练,一定第一个到场。

那份滚烫的、不掺一丝杂质的赤诚,如今安在?

冰冷的铁丝网硌着额头,传来清晰的痛感。我闭上眼,深深地、贪婪地呼吸着这球场特有的、混合着泥土和草根气息的空气。那股少年时奔跑带起的风,似乎又拂过面颊。胸腔里那团被现实的冰水反复浇淋、几乎快要熄灭的灰烬,在这空旷的球场和凛冽的夜风中,竟又顽强地、微弱地跳动了一下,透出一点微弱的红光。

就在这时,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嗡嗡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像一颗投入死水的小石子。

我有些僵硬地掏出来。屏幕的光刺得眼睛微眯。

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本地号码。

心,毫无预兆地沉了一下。指尖悬在冰凉的屏幕上方,微微颤抖。深秋的夜风似乎更冷了,穿透夹克,直往骨头缝里钻。

接通。

我没有说话,只是将手机紧紧贴在耳边,屏住了呼吸。听筒里,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令人心悸的沉默。电流的沙沙声被无限放大,像某种危险的预兆。

几秒钟,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然后,一个声音响起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