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特意做了一期节目,聚焦几位夏窗重磅引援的初期表现。 他用了当时热播剧《狂飙》的梗。 视频开头,是布尔克在训练场上大力抽射的慢动作镜头,配乐是《狂飙》里紧张刺激的BGM,字幕打出:“高启强(布尔克版):我想吃鱼了(指进球)。” 然后是布尔克在首秀中错失单刀球的画面,镜头定格在他懊恼的脸上,配字:“老默(对手后卫版),这鱼(机会)不新鲜啊…” 这种对比,既点了新援需要时间适应的现实,又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了球迷的焦虑。
对于阿苏埃,陈飞则用了《父辈的荣耀》的梗。因为阿苏埃来自一个足球传统强国,其父辈也曾是知名国脚。 “阿苏埃,肩负着‘父辈的荣耀’,踏上东方古国!他的每一次触球,都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200万欧身价,更是为了延续家族的足球血脉!” 画面里,是阿苏埃父亲当年进球的黑白资料片,缓缓过渡到阿苏埃在中超赛场上拼抢的彩色镜头,配上煽情的音乐,效果莫名催泪又有点中二。 评论区:“泪目了!”“阿苏埃,为了家族,冲鸭!”“这文案,不去俱乐部宣传部可惜了!”
当然,并非所有外援都能立刻适应。有的需要时间融入战术体系,有的则需要适应中国的文化和生活。 陈飞拍到过一个有趣的画面:一位新来的南美外援,在尝试吃火锅时,被辣得满脸通红、疯狂喝水,旁边他的中国队友笑得前仰后合。 视频配文:“身价150万欧的钢铁后卫,倒在了重庆火锅的‘微辣’之下…#论外援融入中国的最大挑战#” 这条视频引发了大量外国球员分享自己在中国遇到的饮食文化冲击,意外地促进了文化交流。
陈飞通过这些轻松有趣的内容,稀释了球迷对于高价外援“必须立刻carry全场”的沉重期待,让大家更理性、也更包容地看待他们的成长过程。
第三章:老炮的智慧与“人世间”的温情
中超赛场,不只是新援的舞台,那些早已证明过自己的老外援们,更是梗文化的宝贵财富。
陈飞非常喜欢拍摄那些在中国待了多年、几乎成了“中国通”的老外援。 比如身价依旧坚挺的克雷桑,他已经能说不少中文,甚至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方言俚语。一次赛后混合采访区,有记者用山东话提问,克雷桑居然愣了几秒,然后尝试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回答:“俺…听懂了点儿!”瞬间萌翻全场。陈飞立刻做了个合集《克雷桑的中文“狂飙”之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有古加、莱昂纳多等外援,他们不仅球技出色,更是更衣室的领袖,是连接中国球员和外援的桥梁。陈飞称他们为中超的“定海神针”和“梗王老炮”。 他拍到一个画面:古加在训练中耐心指导一名年轻的国内球员跑位,动作、手势、甚至眼神,都像极了老师傅带徒弟。陈飞给这段视频配上了《人世间》那种温暖、朴实的基调音乐,字幕打出:“足球版的‘人世间’,传承与希望。” 这条视频感动了不少人,让大家看到外援不仅仅是雇佣兵,他们也可以成为中国足球的一部分,传递经验和足球文化。
甚至那些身价相对较低,但极其实用的外援,如法比奥、纳萨里奥、达万等,也各有各的故事。 达万以其不知疲倦的奔跑和拼抢着称,陈飞给他封为“中超第一蓝领”、“性价比之王”,做了一期《致敬每一位默默奔跑的“达万”们!》,收获了众多打工人的共鸣:“像极了在单位里吭哧吭哧干活的我自己!”“身价140万欧的蓝领,让我这月薪1400的蓝领情何以堪!”
这些内容,让球迷们看到外援不再是榜单上冰冷的名字和数字,而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泪、努力在异国他乡打拼的鲜活个体。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球场上的技战术提升,还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