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身价与梗价齐飞
随着赛季的深入,外援们的表现也逐渐分化。有人如鱼得水,身价看涨;有人陷入挣扎,质疑声起。而这,又成了陈飞创作的新素材。
那位曾被称为“引爆红书”的韦斯利,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突然开窍,连续三场进球助攻,风头一时无两。 陈飞立刻推出视频:《从“红书网红”到“球场王者”!韦斯利的“狂飙”人生!》,用了各种高燃剪辑和《狂飙》里高启强逆袭的片段,把他捧上了天。 评论区:“真香定律虽迟但到!”“韦斯利:我不是水货,我是迟到的核弹!”
而另一位夏窗新援卡尔采夫,则表现平平,似乎还没找到感觉。 陈飞没有一味嘲讽,而是做了期分析视频:《卡尔采夫为何“水土不服”?是战术不适还是“繁花”迷眼?》,客观分析了他的技术特点与球队战术的匹配度问题,甚至还@了俱乐部的官方账号,半开玩笑地建议:“要不,先带他去汉超美食集市逛逛,放松一下?” 这条理性又带点调侃的视频,反而赢得了好评,甚至真有俱乐部工作人员私下联系他,表示感谢中肯建议。
陈飞发现,这些外援在球迷心中,除了“身价”,还有一个无形的“梗价”。 “梗价”由他们的场上表现、场下趣事、球迷喜爱度、表情包传播广度等多方面因素决定。 比如克雷桑,身价400万欧,“梗价”可能高达800万欧,因为他贡献了太多名场面和表情包。 而某个表现沉闷、场外也无话题的外援,可能身价不低,但“梗价”几乎为零,在梗文化盛行的中超舆论场里,反而显得“存在感”不足。
“这是一个身价与梗价齐飞的时代!”陈飞在视频中总结,“光会踢球不行,还得有点‘梗’;光有‘梗’不会踢球,那更不行。在中超,你得学会在身价和梗价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英雄!”
赛季还在继续,外援们的故事每天都在更新。他们在绿茵场上奔跑、对抗、进球、庆祝,也在中国的城市里生活、适应、融入、创造故事。
陈飞的镜头和脑洞也从未停止。他通过外援这个独特的视角,不仅解读着中超的竞技层面,更描绘着一幅文化交融、充满烟火气的现代中国足球生态图景。
这里的足球,有高昂的身价,也有接地气的梗; 有“狂飙”的欲望,也有“人世间”的温情; 有“繁花”似锦的喧嚣,也有父辈荣耀的沉淀。
而这,正是2025赛季中超最真实,也最有趣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