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空气测试

结果令人不安:空气成分确实在周期性变化。氧气浓度波动幅度达3%,二氧化碳浓度同步反向波动,像是...某种巨大的肺在呼吸?

“地下空腔与外部交换?”胡八一推测,“或者是...生物活动?”

格桑坚信是后者:“大山在呼吸。老人们说,神山吸气时,鸟儿不敢飞;呼气时,雪崩会发生。”

监测还发现更奇怪的现象:在某些符号发光时,周围空气会出现瞬间电离,产生微弱臭氧。像是符号在释放能量?

“能量转换?”秦娟猜测,“符号系统在影响环境?”

第三天,他们有了最危险的发现。在圆形洞室入口,可燃气体检测仪突然报警!指针剧烈摆动,显示可燃气体浓度接近爆炸下限!

“甲烷!”Shirley杨惊呼,“浓度4%!再高就可能爆炸!”

所有人立即后撤。但奇怪的是,退后几步后,浓度骤降至零。像是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在控制气体分布?

“不是自然泄漏。”胡八一判断,“像是...受控释放?”

他们谨慎地测试不同位置,发现甲烷只存在于洞室入口附近的一个狭窄区域,浓度梯度异常陡峭,完全不符合气体扩散规律。

“像是一道...”Shirley杨沉思,“或者是...屏障?”

更令人不安的是,甲烷浓度也在周期性变化,与空气成分波动同步。像是某种...循环系统?

秦娟提出大胆猜想:“难道整个地下结构是一个...巨大的生物体?我们在它的呼吸道里?”

这个想法太过惊悚,连王胖子都笑不出来了。

为确保安全,他们改在浓度最低时下探,并携带了防毒面具和氧气瓶。

一次下探中,Shirley杨有了更细致发现:不同符号区域的气体成分不同。那些“危险”符号周围,臭氧浓度更高;螺旋符号周围,氦-3浓度更高。

“符号在调节微环境!”她震惊,“它们是一个系统的一部分!”

最直接的证据来自一次意外:王胖子不小心打翻水壶,水洒在一组符号上。瞬间,符号发出强光,周围空气温度骤升,水迹迅速蒸发,伴有清晰的电流声!

“它们在...反应?”秦娟难以置信,“像是...电路?”

后续测试证实了这个猜想。用不同物质接触符号,会产生不同反应:金属引起磁化,液体引起蒸发,甚至光线角度变化都会引起符号亮度调整。

“这不是刻痕!”Shirley杨激动道,“这是...界面!与某种系统交互的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