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拿着这份捷报,脸上露出了畅快的笑容。他将捷报递给身旁的上官婉儿和阿史那云:“看看吧,刘仁轨、杜环他们没有辜负朕的期望!东洲,果然是一片天赐之地!”
上官婉儿仔细阅读后,欣喜道:“恭喜陛下!此等高产新粮若能引种成功,推广天下,我大唐将再无饥馑之忧!此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
阿史那云也笑道:“这下好了,以后咱们军队出征,粮草就更不用愁了。陛下真是高瞻远瞩!”
李琰负手而立,望向东方,目光灼灼:“东洲之利,不仅在粮食,更在矿产,在未来之战略纵深。传朕旨意,嘉奖东洲开拓都护府上下所有人员,刘仁轨、杜环功勋卓着,待其回朝,另行封赏。命登州即刻组织第二批船队,增派农师、工匠、医官及护卫,携带更多工具、种子、书籍,全力支持东洲开拓!朕要在那东胜神洲,看到更多的‘唐城’!”
东洲的初步成功,如同给帝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李琰更加坚定了东西并举的战略。东方的资源,将为他西进的宏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帝都长安的涟漪,并非只有喜悦。
魏王李意在西域“不战而屈人之兵”,成功稳住波斯局面的功绩,也随着正式的奏报传遍朝野。一时间,魏王贤明、智勇双全的赞誉之声四起。与之相比,留守长安、兢兢业业处理政务的太子李琮,虽然也颇有建树,但在开疆拓土、折冲樽俎这样的“奇功”面前,难免显得有些“平淡”。
东宫内,太子李琮与太子妃王氏对坐。
“意弟又立新功,朝野称颂啊。”李琮放下手中的一份奏章,语气听不出喜怒,但指尖微微敲击桌面的动作,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小主,
王氏为他添上热茶,柔声道:“殿下,魏王建功,是陛下洪福,亦是殿下之福。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陛下圣明,岂会因边功而轻社稷之本?殿下如今总理朝务,协调各方,使陛下无后顾之忧,此功虽不显于外,却重在于内。”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妾身听闻,西域似乎并不太平,魏王殿下身边……也并非全然顺遂。陛下心中,自有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