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西线烽烟

东洲的开拓,终于从最初的军事征服,逐步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殖民与建制阶段。一个以大唐代官、军事堡垒为核心,以归附土着为基层,以高产农业和珍贵矿产为经济基础的全新统治模式,开始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长安,大明宫。

李琰仔细阅读着来自西域和东洲的最新奏报。魏王李意在西域乱局中表现出的沉稳与老练,让他深感欣慰。而东洲刘仁轨在军事胜利后迅速转向建制管理的举措,更是深合他“武功文治,缺一不可”的理念。

“意儿已得朕之三分真传矣。”李琰对上官婉儿和阿史那云感叹道,“西域这盘棋,如今已大半落入我手。接下来,便是看罗马与大食,谁能伤得更重了。”

上官婉儿笑道:“魏王殿下智勇双全,皆是陛下教导有方。东洲刘都护亦是能臣,开疆拓土,建制安民,井井有条。假以时日,东洲必成帝国又一臂助。”

阿史那云更关心实际收获:“陛下,那‘白金’矿脉既然已经开采,不知其效用究竟如何?可能打造神兵利器?”

李琰微微一笑:“此物密度极高,耐腐蚀,延展性极佳,虽不及百炼精钢坚硬,但自有其妙用。朕已命将作监加紧研究,或可用于打造钱币、精密仪器、皇室器皿,乃至……一些特殊的甲胄部件。其价值,不可估量。”

他沉吟片刻,下达了新的旨意:

“传旨,西域事务,魏王可全权处置。命其密切关注战局,若有机会,可酌情加大与呼罗珊伊嗣俟之联系,许其若真心内附,可奏请朕册封其为‘归义波斯王’,世镇呼罗珊。”

“东洲建制,刘仁轨、杜环所请官员、工匠、典籍,着吏部、工部、国子监尽快遴选调拨,随下一批船队前往。另,赐东洲都护府自行铸币之权,钱式需报朕核准,以便当地商贸流通。”

他的旨意,进一步放宽了前线的权力,并给予东洲更大的自主性,以适应遥远距离带来的管理挑战。东西两线,在他的遥控下,正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然而,李琰也深知,罗马与大食的战争结局,以及东洲新体制的稳固,都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帝国的寰宇之路上,机遇与风险始终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