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两盘金黄的菊花糕出笼了,冷却后装进木盒,盖上干净的纱布。柳如氏看着糕上清晰的菊花纹,心里既期待又紧张,陈远安慰她:“就算卖不完,我明天押镖带着当干粮,保证不浪费。”
次日天刚亮,柳如氏就起了床,梳好头,换上干净的蓝布衫,推着小推车往镇上走。她选了“香甜斋”斜对面的街角,这里人流量大,又不会显得刻意抢生意。可等了快一个时辰,路过的人不少,却没人停下脚步,偶尔有人看一眼,也只是匆匆走过。
太阳渐渐升高,柳如氏的额头渗出了汗,心里也跟着发慌:难道是自己做的糕不好看?还是大家不认识她的摊子?她伸手摸了摸木盒里的糕,还是温热的,可街上的人依旧来来往往,没人问津。
就在她快要泄气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慢慢走了过来,看了看她的小推车,又闻了闻香味,开口问道:“姑娘,你这卖的是什么呀?”
柳如氏赶紧站直身子,笑着回答:“老太太,这是我自己做的菊花糕,用自家院子里的菊花做的,您要是不嫌弃,我给您尝一块?”说着就拿起一块递过去,油纸包得整齐。
老太太接过咬了一口,眼睛一亮:“这糕好!不甜得发腻,还有股淡淡的菊香,比‘香甜斋’的还软和,适合我们老年人吃。”她又咬了一口,点头道,“给我来两块,我带回去给我家老头子也尝尝。”
柳如氏赶紧用油纸包好两块递过去,接过老太太给的铜板,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有了第一个客人,接下来就顺了些。刚买完糕的老太太没走多远,就跟身边的老姐妹夸起了菊花糕,那老姐妹听了,也转身走了过来:“姑娘,也给我来两块尝尝。”
渐渐的,围过来的人多了,有人是被香味吸引,有人是听了别人的推荐。柳如氏手脚麻利地包糕、收钱,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没到午时,两盘菊花糕就卖得一干二净,木盒里只剩下几张油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收拾好小推车,推着往家走,脚步轻快得像要飘起来。路过布庄时,还特意买了一小块花布,想着给陈远做个新的袖套。回到家时,陈远还没从镖局回来,她就先去院子里摘了些新鲜菊花,准备明天多做两盘。
傍晚陈远回来,一进门就看见柳如氏在院子里哼着小曲摘菊花,赶紧走过去:“怎么样?卖完了吗?”
柳如氏转过身,举起手里的钱袋晃了晃,笑得眼睛都眯了:“卖完啦!还不够卖呢,有个太太说下次要多买些,让我给她留着。”她把今天卖糕的经过说了一遍,连老太太夸糕好吃的话都学了一遍,陈远听得眉开眼笑:“我就说肯定好卖,以后你就安心做,我每天早上帮你推到镇上,晚上再去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