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朝会献策:衣食住行乐,民生为本

咸阳宫的朝会钟声刚落,三百余朝官按爵阶列定,玄色朝服在晨光里泛着肃杀的光。

嬴政端坐龙椅,目光扫过阶下,最后落在赢欣身上——今日的朝会,他特意让赢欣站在近前,要听听这位在西疆把“民生”做得风生水起的公子,对大秦全境有何擘画。

“昨日与赢欣夜谈,颇受启发。”嬴政的声音透过殿宇,“西疆能让流民归心,靠的不是刀枪,

是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今日便议:大秦境内,还需添些什么,才能让老秦人过得更扎实?”

群臣静听,李斯出列躬身:“陛下圣明。臣以为,当先固农桑、重工商,其余细务可缓缓。”

赢欣上前一步,拱手道:“丞相所言极是。但农桑工商,终究要落到‘百姓日用’上。臣以为,百姓需要什么,朝廷就该推什么——无非‘衣食住行乐’五字。”

殿内泛起低低的议论,有老臣皱眉:“‘乐’字怕是奢靡,非治国正道。”

赢欣笑了,声音朗朗:“老大人误会了。臣说的‘乐’,不是宴饮歌舞,是百姓干完活能歇歇脚、见着彩头、日子有盼头的‘乐’。且听臣一一道来。”

一、衣:染彩织新,寒暖皆宜

“先说‘衣’。”赢欣指向殿外的旗幡,“如今大秦的衣料,多是素色麻布,染彩者少,且色料贵,百姓穿不起。

臣在西疆见西域人用红花染红、紫草染紫,成本低,色鲜亮,为何不推?”

他细数对策:

- 鼓励各郡种“染草”:红花(染红)、紫草(染紫)、栀子(染黄),农家弟子教百姓种植,收后由官府统一收购,价给足;

- 让墨家、公输家研“染法”:西域的“媒染剂”(用盐、醋固色)可学,再试草木灰、石灰调染缸,让颜色更牢;

- 工坊织“新布”:除了麻布,推广“木棉布”(从西域引入种子),比麻布软,比丝绸贱,适合百姓做冬衣;

- 官府设“成衣坊”:教妇人学剪裁,一尺布能多做半件衣,省下的布还能给娃做小褂。

“百姓穿得暖、穿得艳,才显得日子有生气。”赢欣道,“去年润疆城的新户,穿上自己染的红布袄,过年时聚在市集上唱秦腔,那股子劲,比发十石粮还足。”

李斯点头:“臣附议。染草可纳税,新布能流通,既利民生,又增商税,一举两得。”

二、食:铁锅炊新,器用便民

“再说‘食’。”赢欣转向治粟内史,“如今百姓做饭,多是陶罐煮、石灶烤,费柴,还做不出花样。

臣在西疆推‘铁锅’,炒菜快、省柴,味道还香,为何不让天下人都用上?”

他的建议更细:

- 巧成城扩“铁锅坊”:墨家弟子已改良铸铁法,一口铁锅能比旧法省三成铁,价压到百钱(百姓买得起),各郡设“铁锅铺”,以旧换新还能减二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