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文件带来的振奋,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星火”研究所核心层心中激起的涟漪尚未平复,更庞大的压力已如乌云般笼罩下来。
时间不等人。
秦念的行动快得惊人。
立项文件下达四十八小时后,一支精干的先遣勘察小队已集结完毕。
成员包括技术总负责秦念、结构专家张海洋、电磁专家李文军,以及两位总部指派的顶尖地质与气象专家。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国宝级的苏清河院士也坚持要亲自前往。
“我这把老骨头,还没到走不动路的时候。”
苏清河摆摆手,制止了秦念和赵康的劝阻,他的眼神锐利而坚定,
“风啸岭的电磁环境和地质构造是‘天眼’的根基,不去亲眼看看,光靠数据,我心里不踏实。
别把我当瓷娃娃,搞科研的,脚底没泥怎么行?”
赵康见苏老心意已决,知道再劝无益,只能看向秦念:“秦工,苏老和整个团队的安全,就交给你和陆野同志了!
万事小心,数据要拿回来,人更要平安回来!”
陆野率领的一个班“利剑”突击队精锐,负责全程护卫,他们如同沉默的影子, 快速融入队伍,眼神警惕地扫视着一切。
目标——风啸岭!
出发前夜,秦念在整理装备时,苏清河敲开了她的房门。
他没有多言,只是将一本边角磨损严重、密密麻麻写满笔记的《电磁波传播理论与复杂环境效应》旧书郑重地塞到她手里。
“风啸岭,我年轻的时候跟着勘探队去过外围。”
苏清河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那里的磁场很‘邪性’,气流也乱。
这本书里的笔记,是我这些年对一些特殊环境下电磁现象的点滴思考,或许能给你们提供点思路。
万事开头难,尤其是这种开天辟地的头。
稳住心神,胆大心细,我们前线见。”
秦念重重点头,将书小心地贴身收好。
这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传承。
前往风啸岭的路途,本身就是一场严酷的考验。
时值盛夏,但通往深山的简易公路却异常崎岖颠簸。卡车在坑洼的路面上剧烈摇晃,车厢里弥漫着尘土和汽油混合的味道。
随着海拔不断攀升,茂密的针叶林逐渐被低矮的灌丛和裸露的岩石取代。
空气并未因海拔升高而变得凉爽,反而带着一种闷热的潮气。
浓重的山雾如同巨大的白色幕布,时聚时散,能见度骤降。
更可怕的是山风,毫无征兆地从峡谷中呼啸而出,带着尖锐的哨音,疯狂地撕扯着卡车的篷布,试图将整辆车掀翻。
“这鬼地方!这风……简直像妖怪在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