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水利忧心

虽身着寻常布袍,静坐无言,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令人心折的气度。

他便是曾官至工部侍郎、督修黄河水利数十载,被誉为大夏“定水神针”的秦鸿秦老大人。

此次致仕还乡,途经清丰,乃是念及与前任县令的一段旧谊,特来稍作停留,已属难得。

姚海峰对秦老的话深信不疑。

以此老的身份地位和一生功业,绝无虚言恫吓之理。

他心中甚至一度闪过一个念头:若宗胜能得秦老青眼,拜入门下,哪怕只得一二分真传,前途亦将不可限量。

但他旋即自嘲地打消了这个妄想——秦老何等人物?

天下英才求其指点者如过江之鲫,自家孙儿虽聪颖,在此地堪称翘楚,却还远未到能入秦老法眼的地步。

眼下,绝非思量这些的时候。

若秦老预言成真,明年汛期李水坝未竣,洪水肆虐,清丰县地势低洼之处必将沦为泽国,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那将是何等惨绝人寰的景象!

想到此处,姚海峰顿觉肩头沉重如山。

送秦老回下榻之处后,他立刻召集亲信幕僚,依据秦老的警示,连夜商讨应对之策,试图制定一个初步的防灾疏浚方案。

然而,几个关键的难题如同拦路虎般横亘眼前:一是清丰县内主要河道“清河”下游淤塞严重,疏浚工程浩大,短期内难以完成;

二是县内可用于泄洪分流的地理条件有限,且涉及部分民田、村落,协调困难;

三是即便疏浚分流,若洪峰过大,如何确保县城核心区域及周边重要村镇的堤防稳固?

每一个问题都牵扯甚广,让姚海峰和幕僚们绞尽脑汁,进展缓慢。

他本欲再寻机会请教秦老,哪怕只得只言片语的指点也是好的。

却不料秦老因年事已高,连日奔波加之偶感风寒,竟病倒了,直接闭门谢客静养。

姚海峰心急如焚,却又不敢打扰,嘴上急得燎泡都起了好几个。

与此同时,学堂的生活按部就班地重启。

假期飞逝,再次回到学堂,陈耀祖发现乙班的同窗竟少了小一半。

一问才知,那些同学本就不是奔着科举来的,家中送他们来徐夫子处,只因夫子教学得法。

一年光景足以识文断字、明理晓事,出去足以谋个账房、文书之类的体面差事。

如今“学业”已成,自然不必再来。